推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数字化转型

陈瑶瑶 何 杨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必须回答的战略课题。数字化不仅是教育手段的转型升级,更深层次地影响着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治理体系和学校办学逻辑。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提升竞争力的现实需要,更是服务区域发展、实现错位突破的关键变量。因而,必须以系统思维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重塑治理结构,激活教学生态,优化资源配置,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以顶层设计驱动专业治理,打造服务区域产业的学科集群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高水平规划。学科专业布局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协同效能,必须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宏观视野下灵活调整。而不少地方高校仍存在陈旧专业运行过长、新兴专业供给不足、数据支撑薄弱等问题,导致人才培养与区域数字经济需求脱节。构建面向产业链的数字化教育体系,已成为提升供需匹配度与高等教育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面对区域产业数字化转型对“数字+应用”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人工智能对高等教育的冲击,高校应建立“减旧、增新、提质”三线并进的专业治理体系:以大数据监测和预警模型为抓手,实施专业结构动态优化;以“专业+AI”交叉融通为路径,提升学科前瞻性;以政产学研用协同为支撑,形成专业—产业联动闭环。提升“招生—培养—就业”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无缝衔接,确保人才供给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简称“宁大科技学院”)已构建涵盖“专业调整、培养方案优化、校企联合育人”等在内的动态调整体系,推动专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近年累计停招陈旧专业12个,增设新兴专业10个,并与企业联合优化专业方向16个,专业与区域产业的匹配度明显提升。例如,信息工程学院开设宁波首个本科层次人工智能专业,课程聚焦智慧工业与智慧服务;机械工程学院围绕“新工科+数字化”重构课程体系;经法学院新增“数字经济”专业;人文学院突出“语言服务+技术赋能”特色。

以AI+X重构课程体系,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新生态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锚点。在数字浪潮驱动下,应重塑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评价体系,构建跨学科复合人才培养新范式。引导高校从“知识灌输”转向“能力—素养”导向,实现教育全过程数字化。以“人工智能+X”为核心的沉浸课堂应沿着“分层分类、多方协同、强化应用、彰显区域”四维框架整体推进。“分层分类”要求根据专业与人工智能融合的紧密度实施差异化培育,以算法基础、行业应用、人文拓展构建三级知识模块:人工智能核心专业聚焦算法与前沿技术;理工农医类通过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改革,将工程、医疗、农业与智能深度融合;新文科坚持“双向重构”,既用数字技术重塑语言与文化研究,也以人文精神规范技术发展。在“多方协同”和“强化应用”框架下,学校应与企业共编教材、共建案例库与实训平台,实现教材—课程—项目一体化;与兄弟院校共享课程资源;并对接地方政府产业战略与政策支持,逐步形成校企、校校、校政等联动的共生生态。“彰显区域”则把区域产业特色与文化禀赋转化为课程优势,开发特色课课程。

宁大科技学院通过构建“AI+X”课程体系,分层分类推动数字技术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如推出《具身智能创意设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培养学生的人工智能思维,为学科交叉与创新发展筑牢根基。如翻译专业《语言数字人文导论》引入大模型语料库改造升级专业核心课程,实现“技术+人文”的双向培养。学校还积极对接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与宁波“361”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求,依托慈溪小家电产业带和越窑青瓷发源地的文化资源,布局机械、信息、经管、文创四大特色集群,并与龙头企业共建11所现代产业学院,将区域产业特色与文化禀赋转化为课程优势。

以数字驱动教学资源革新,构建智能化学习场景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高校资源数字化指明了方向: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云服务,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能学习环境,突破时空与校际差距,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均衡供给,并以学习分析驱动精准教学。然观现实,许多地方应用型高校仍处在“建库未深用”的初级阶段,资源分散、平台孤岛、数据沉睡等问题突出;教师数字素养与平台功能也存在“短板效应”,难以支撑沉浸式、个性化学习场景落地。

为此,课程改革需以创新课程设计为核心,通过开发前沿课程、开展教学研究项目,推动课堂教学由传统讲授式向混合式、互动式、探究式转变,全面激发教学活力,提升学生的数字思维、创新能力与实践技能。资源革新可循“数据中心—智能平台—自适应系统”三维举措展开:一是数据中心建设,以统一元数据标准整合视频、音频、文档、虚拟仿真等多模态内容,形成可迭代、可追踪、可共享的知识图谱;二是智能平台升级,嵌入学习分析算法,对学生学习轨迹进行实时画像,支持资源精准推送、学情可视化与形成性评价;三是自适应系统应用,以深度学习模型动态生成能力曲线,根据学习成效自动调整资源难度与学习节奏,实现因材施教。

总之,数字赋能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破解资源制约、实现特色发展提供了关键支点。只有以系统观念推动顶层设计、课程重构与资源建设一体化发展,才能在激烈竞争中抢占先机,在区域服务中展现价值。宁大科技学院的探索表明,将“数字战略牵引专业升级、AI+X重构课程体系、数字资源支撑教学改革”融为一体,能够构建起适应时代变革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为地方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教务部)

2025-08-05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28849.html 1 3 推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数字化转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