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 流
陈佩斯自编自导的喜剧电影《戏台》日前点映,笔者从小爱看他的春晚小品,又兼是个戏迷,所以到影院先睹为快。
《戏台》同名话剧已在全国各地巡演过不止一轮,反响极佳,年届古稀的陈佩斯倾尽全力,诚邀黄渤、姜武、余少群等实力派演员,将根据话剧改编成的喜剧电影搬上了银幕。
电影《戏台》的观赏性很强,节奏把控、布景环境、人物演绎、台词发挥,以及运镜技巧,尽可能祛除话剧痕迹,并努力保留喜剧本身的精髓。其实在观影过程中,观众的内心会有明显的起伏:你觉得它是一出喜剧、一出荒诞剧,但当笑声散去后,终于确信“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戏台》骨子里就是一出具有强烈讽刺性和反抗性的悲剧。
军阀混战的民国时期,走江湖卖艺的京剧戏班子在动荡中勉强求着生存。五庆班班主侯喜亭带着他的京戏班子来到德祥大戏院献艺。开戏前正逢洪大帅率兵进城,阴差阳错中,这个“棒槌”(戏曲界将不懂戏的观众称为“棒槌”)在戏院后台偶遇了给著名男旦凤小桐送点心的包子铺伙计“大嗓儿”。对京戏一无所知的大军阀误以为“大嗓儿”是名角,点名晚上要看他主演的《霸王别姬》。台前台后乱了套,一场叫人哭笑不得同时又状况百出的戏,鸣锣开场了……
陈佩斯炉火纯青的演技自不用说,眼角眉梢、举手投足都是笑料。他饰演的侯喜亭周旋在军阀、地头蛇和名角儿之间,机灵、精明、圆滑的背后深藏了不尽的痛苦与无奈。
黄渤饰演爱看戏的“大嗓儿”,他的快乐是偶尔能给名角儿送点心,当侯喜亭和吴经理请他唱戏时,开始尚有自知之明接连推辞,但渐渐地被勾起了虚荣心,真信自己有能力演好“西楚霸王”。
姜武饰演的洪大帅愚蠢、野蛮又凶残,不肯接受“项羽乌江自刎”的结局,强迫戏班改戏。到这里,整部电影最强的冲突出现了:是尊重艺术规律、恪守职业道德、传承祖辈们留下的“好玩意儿”,还是在强权面前顺从、屈服?纵然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勇气,可生存终究是第一位的。
名角金啸天由尹正饰演,粉墨上妆时“活霸王”散发出极具魅力的风采。
余少群饰演的男旦凤小桐不肯陪着“大嗓儿”扮的霸王去糊弄观众,禁不起班主再三恳求,他回身又看到后台那一大群要指着他活命的老老小小,终于含泪答道:“好,我唱。”这个人物身上是有血性和傲骨的,同时他还有善良和慈悲。这就是《戏台》的宽容之处:允许你一时的迫不得已,理解你面临的两难情态。各个角色形象鲜明,演员演技在线,特别“有戏”!
片中还有不少令人捧腹的精彩段落。洪大帅在后台遇见“大嗓儿”,两人全情聊戏笑料百出。金啸天和“大嗓儿”两位上了妆的真假霸王在后台相遇,“京白”对话因人物身份的重复和错位,别具喜感。
选择家喻户晓的《霸王别姬》作为“戏中戏”,也有一番苦心在,这是各大京剧院团依然常演的经典。“西楚霸王项羽”是一个失意兼失败的英雄,但仍然光彩熠熠。从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到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几乎谁都承认,兵败江东的项羽乃一代豪杰,何况还留下一段凄美至极的爱情传说,“明月满营天似水,那堪回首别虞姬”。炮弹炸飞了戏楼,舞台上的好戏正酣,底下还真有爱戏懂戏、痴迷京剧的观众,他们没被炮火吓得作鸟兽散,而是认真品戏,沉浸其中。
影片最后有两个彩蛋,前一个喜剧效果拉满,饰演蓝大帅的是徐志胜,真人没有登场,电影以一种“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方式,将他的巨幅画像挂上了城门。而就在观众被逗乐的时候,第二个彩蛋中一身虞姬打扮的凤小桐,褪下披风,纵身跳入了护城河。反差极大的两个彩蛋叫观众瞬间从喜至悲。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是“认死理”的,旦角演员凤小桐不惜用生命捍卫了他觉得理应捍卫的东西。
《戏台》有别于那些浅层搞笑的喜剧电影,它没有什么网络梗,也没有强行加入讨好观众的流量元素。笔者以为,《戏台》的价值非一般喜剧电影可比,它既是时代和人性的一面镜子,也是具有讽刺性和批判性的一出佳作,让人笑着笑着就落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