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芯蕊 孙宇卓
“这是一个美好的契机!为《重回桃花盛开的地方》谱曲,让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宁波籍音乐家再一次感知来自故乡的链接……”
这几天,宁波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沈浩杰的微信频频收到好消息:“我在波兰已经发动了不少留学生,他们都很乐意参与这次为《重回桃花盛开的地方》谱曲活动”“曾在北京生活过40年的奥地利籍韦杰教授也想参与”……
两个多星期的时间里,沈浩杰把能动员的、有可能参与的宁波籍音乐家、音乐人都联系了个遍。一封封邮件、一个个电话、一条条微信……每次听到答复,沈浩杰心里都涌起一股暖流,“无论多远,大家对故乡的情谊和对音乐的热爱始终如一”。
心愿 家乡的链接
从1998年第一次联络宁波籍钢琴演奏家吴乐懿开始,27年间,沈浩杰走访、联络了60余位遍布全球、享誉中外的宁波籍音乐家。长期、深入地交流,让他深刻理解在外游子对故乡的深情。
所以这心愿,绝非凭空而来。
去年夏天,沈浩杰特地飞到辽宁沈阳看望邬大为。两人围坐在一起,品茶论乐,相谈甚欢。“邬老对家乡人的亲切与热情,完全超乎了我的想象。”沈浩杰历历在目:天气炎热,邬老一早等在大院门口,迎接老乡;他慷慨地递上十几本珍藏的乐谱集、音乐剧本,每一本还不忘留下亲笔题签和印章……
“《重回桃花盛开的地方》的歌词让我不禁联想到,分别时,邬老依依不舍地对我说:我已经过了90岁了,不能坐飞机回故乡了。”老人家的遗憾和心酸,沈浩杰看在眼里,却不知,彼时邬老已经在谋划用续写“桃花盛开的地方”来重返家乡。“邬老的续篇,是给歌词里的小战士圆梦,也是给年逾九旬却回不去的自己圆梦。”
为了不辜负这首歌词的深情,从看到征集消息起,沈浩杰便开始了为“桃花歌”谱曲的动员工作。
“邬老曾说过,好的歌词需要好的旋律。”沈浩杰认为,旋律是歌词的载体,歌词是旋律的灵魂,一定需要一个美妙的旋律,吸引耳朵、表达情绪,“这才是一首完整的‘桃花歌’!”
因为长期致力宁波籍音乐家的学术研究、联络服务工作,沈浩杰对身处世界各地的宁波籍音乐家的力量和情怀,有着满分的自信。“《重回桃花盛开的地方》是替所有游子说出心声,为它谱曲,是一次音乐创作,更是一次故乡的深情呼唤。”沈浩杰说。
家乡有所呼,必有回应。“这首歌词很有力量,我可以试试!”“最近虽然很忙,但我一定抽出时间来完成这个任务!”其间,沈浩杰收到了很多肯定的答复。“从奥地利、波兰,到我国北京、杭州、深圳、广州……回响的声音来自各地。他们中间有行业大咖,也有先锋后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与宁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这‘桃花歌’定能被他们赋予更加动人的旋律和深沉的情感。”
心愿 集体的期盼
为何全球宁波籍音乐人愿为一句“乡音”倾力?在沈浩杰看来,再唱“桃花歌”承载着集体期盼。
“‘桃花盛开的地方’两首歌词,都饱含着‘舍小家卫大国’的牺牲精神,祈愿国泰民安的家国情怀。这也是身处世界各地的宁波籍音乐人的精神图腾。”沈浩杰说,家国情怀、艺术格局、乡情纽带,是宁波籍音乐家群体的鲜明共性。
从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到和平繁荣的新时代,宁波籍音乐家以歌曲、旋律为媒介,讴歌英雄人物、鼓舞人民斗志、记录时代大事。比如,出生于宁波镇海的作曲家孙慎,用一曲《救亡进行曲》唤醒全民族的抗日救亡意识;中国乐坛著名作曲家陆在易,用一曲《祖国,慈祥的母亲》表达对祖国的大爱……
“宁波籍音乐家的作品,兼具大气与深刻,艺术格局之大,往往能够引起广泛共鸣。”沈浩杰说,不仅如此,他们的情怀超越功利。
2006年,归甬歌唱家胡晓平自荐为宁波大学音乐学院添砖加瓦。我们要培养好的声乐老师,然后再培养出更多的音乐人才。”胡晓平曾说。
所以,在沈浩杰看来,从邬大为写下歌词《重回桃花盛开的地方》,再到如今遍布全球的宁波籍音乐家自发为其谱曲,都能看到宁波籍音乐家的群像。
“近30年来,我已经收集了60余位宁波籍音乐家的史料,尽量做到面访本人或其亲属,足迹最远到达美国,就是希望以宁波籍音乐家的事迹为引,展现宁波这座城市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沈浩杰说,期待这次征集活动成为对宁波音乐力量的再一次全球总动员。
桃花年年盛开,是因为有无数人愿做种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