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王 博
通讯员 曾家宇 陈娇娇
昨日上午,鄞州区中河街道桑菊社区活动室,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板上,27岁的李思哲坐在活动室中央,怀里抱着一把吉他。
“大家听,这根弦振动的声音,像不像春天小鸟在枝头跳?”他一边说,一边轻轻拨动琴弦,温暖的旋律流淌开来。
围在他身旁的孩子们瞪大眼睛,小脑袋随着节奏微微晃动,有几个甚至跟着轻声哼唱。
这是李思哲为社区孩子们公益教授吉他的一幕。
李思哲是土生土长的鄞州人,从出生起,世界在他眼里就是模糊的——先天性眼疾让他的视力只有微弱光感,像高度近视一样,从未真正看清过阳光、花朵,也没看清过父母的脸。
上学后,他从来没能看清黑板,只能靠电子助视器勉强看书。就这样,他从小学一路坚持到初中毕业。别人一个小时学完的课文,他要花几倍的时间反复读、理解、记忆。尽管困难重重,他从没放弃学习,一步一步踏踏实实。
成长路上,他的父母也给予了无微不至的爱:牵着他穿过街道,一遍遍讲红绿灯的变化;去公园时,反复描述花和树的样子。为了锻炼他独立,父母曾躲在学校角落,看着他自己摸索着找到教室,确认安全后才离开。
因为视力原因,他没能参加中考。后来,他进入盲校学习推拿专业。
“推拿是门手艺,将来也饿不着。”他的父亲李国栋说,他们夫妻俩不求孩子大富大贵,只希望他能靠自己生活,平平安安就好。
但在读书期间,李思哲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像缺了点什么。
转折发生在大二的一次校园活动。他听到同学弹唱,低沉的吉他声一下子吸引了他。母亲找出家里一把闲置的吉他,他拨动琴弦的那一刻,琴声像一道暖流流进心里。他突然明白了自己的方向——
从那之后,他几乎把所有时间给了音乐。
每天早上,睁眼的第一件事就是弹琴;吃完饭,接着练琴。一天练上六七个小时,是家常便饭。走路时,耳机里放着吉他曲;睡前,脑子里还要“过一遍”当天的练习内容。
看到他一次次练到手指磨破、起茧,父母虽然心疼,却最终选择了支持。
母亲到处打听,帮他找吉他老师;老师握着他的手,耐心地教他摸弦、听音;同学们轮流陪他去琴房,帮他把吉他摆好……
“我没有别的路可走,要么做盲人推拿,要么把琴学好。既然选了,就得拼命往前冲。”李思哲告诉记者。
谈及未来,李思哲说他要做两件事:一是把琴艺练得更扎实,让这条路能走得更远;二是在照顾好自己生活的基础上,多参加些公益活动,特别是要帮助那些和他一样受视力困扰的孩子,帮他们用音乐触摸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