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体检,离我们还有多远?

记者 陈敏

昨天上午,在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的心理测量室,暖黄色的灯光下,几位市民正专注地在电脑上进行心理测评。这个看似普通的心理健康体检场景,却折射出宁波市民的健康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单纯关注身体健康到开始重视心理健康。

单位和个人心理健康体检需求明显增长

“2019年9月,浙江省于国内率先将心理健康体检纳入体检常规项目。这几年,参加心理健康体检的单位和个人越来越多了。”康宁医院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主任韩盼盼向记者展示了该院的一组统计数据:2013年参与心理健康体检的人数仅125人次,2024年增至3342人次,今年上半年已有3000余人次。

这一增长趋势在用人单位端表现得同样明显。2020年仅有30家企事业单位与康宁医院签约员工心理健康体检服务,如今已增长至94家。采访中,一家企业的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一支心理亚健康的团队,哪怕取得再高的业绩也是不可持续的,所以一定要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建设。”

“过去,除了民航、银行、武警、消防等特殊行业的从业人员,只有少数人因症状明显来参加心理测评;现在,越来越多的市民将心理健康体检纳入常规健康管理,尤其是职场人群、青少年家长和高压力群体。”韩盼盼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宁波各高校早在几年前就对新生开展全员心理测评。这几年,部分院校将心理健康体检进一步纳入硕士生、博士生录取环节,我市一家高校从去年开始就作出规定,硕士生、博士生在录取前必须经过心理健康体检。

与此同时,自主参加心理健康体检的市民数量在增加。据康宁医院统计,通过该院“心理咨询云平台”自主进行心理健康体检的市民已有上万人次。

心理健康体检推广普及面临三大挑战

尽管与前几年相比,参加心理健康体检的用人单位和个人明显增加,但业内人士坦言,相比于每年宁波数量巨大的体检者,参加心理健康体检的仍是极少数。

记者在调查采访中了解到,心理健康体检的推广普及面临着三大挑战。

认知偏差是最主要的障碍。采访中,有位李女士坦言:“身体检查年年做,但心理健康体检嘛,自己感觉没啥心理问题,干嘛要做这项检查?”同李女士一样,很多人认为有心理问题的人才应该去做心理健康体检。还有一些受访者则心存顾虑,担心心理健康体检结果会影响职业发展。一名受访者直接表示,她不会在参加单位体检时做心理健康体检,如果真被查出抑郁症或者其他心理问题,会不会被调岗?

用人单位对职工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尽管已有不少企事业单位规定,新员工入职必须经过心理健康体检,但更多的用人单位对员工的心理健康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有些区(县、市)医院曾主动对接当地企业提供心理健康体检服务,结果没有一家企业签约。“心理体检的目的是进行早期筛查和评估,并为检后健康管理或心理专科医生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但对很多用人单位来说,他们选择心理健康体检,主要是为了筛选人才或选拔储备干部,看这个人是否适合当下的岗位,而不是真正帮助员工排查心理问题。”康宁医院心理治疗师李琼在接受采访时说。

资源配置不均也是重要制约因素。目前宁波具备专业心理健康体检资质的医疗机构仅10余家,且多集中在中心城区。据介绍,开展心理健康体检需配备专门的心理测量软件,以及专业的心理测量师,很多医院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从采访看,目前宁波各基层医疗机构,包括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虽开设了精神心理科门诊,但多限于为患者配药、随访,未能提供心理筛查服务。鄞州区一乡镇卫生院院长坦言:“我们连专业的心理测量师都没有,如何开展服务?”

让心理健康体检真正走进大众生活

心理健康体检,能否像常规体检一样成为大众生活的标配?这个问题的答案关乎国民健康水平的全面提升。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对心理问题的认知偏差,许多人将心理困扰简单归因为“抗压能力差”或“心态差”,甚至被贴上“矫情”的标签。这种误解导致大量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被忽视。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我国成年人抑郁风险检出率高达24.6%,也就是说,每4人中就有1人处于抑郁风险状态,而焦虑、睡眠障碍等问题更是普遍存在。这些“隐形”的心理问题往往在严重影响生活后才被发现,错失了早期干预的良机。

如何让心理健康体检真正走进大众生活?专家建议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体检服务体系:

服务网络方面,在综合医院、基层医院增设心理健康检查科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开设基础筛查服务,方便公众获取心理健康体检服务。

政策保障上,可借鉴上海等地经验,探索将基础心理筛查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同时扩大医保支付范围,将抑郁症等常见心理疾病的筛查纳入保障。

加强专业人才储备。鼓励高校增设临床心理学专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引导心理健康体检进社区进基层。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副院长禹海航建议,目前上海等城市已开始试行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院开展心理健康体检,宁波不妨借鉴上海的做法。禹海航认为,心理健康体检进基层,可以采用家庭医生定期随访制,以持续跟踪居民心理状态。同时。相比专科医院,很多人更能接受到基层医院就医。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心理健康体检的普及,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健康认知的革新。它需要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更需要全社会重塑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当有一天人们能像谈论感冒一样坦然讨论心理状态时,心理健康体检才能真正成为健康生活的“标配”。这条路或许漫长,但值得每个人为之努力。

2025-07-15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24509.html 1 3 心理健康体检,离我们还有多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