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睿清 通讯员 黄晶晶
一家四口,一死两伤……前不久,成都一场因“飞线充电”引发的火灾,再次将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引入大众视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今年国家专门出台新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将于9月1日起正式替代旧版标准。根据新旧两版国标生产的电动自行车,在防火性能上究竟有何区别?近日,宁波市消防部门便用一组实验证明。
本次实验选在两栋老式居民楼,一层为车棚储藏室,二层至五层为住宅。实验开始后,消防员分别将新旧国标电动自行车置于楼道口,并通过触发装置点燃。
旧国标电动自行车被引燃后,仅几秒钟车身便被浓烟包裹。32秒后,一层监控画面被烟雾完全覆盖;不到2分钟,二层监控画面也已“失联”。根据温度、一氧化碳及烟雾探测器的数据显示,旧国标电动自行车在起火16秒后,所处位置一氧化碳浓度飙升至1205.1ppm;49秒后,一氧化碳浓度高达7019ppm。3分钟后,无人机热成像显示,旧国标电动自行车燃烧的高温区域已覆盖实验楼的一层至四层窗口。此时,一层火灾核心区顶部温度高达335.1℃,三层温度已升至60.3℃。
反观新国标电动自行车,起火后虽同样冒烟,但烟雾量较少。燃烧80秒后,一层监控被烟雾覆盖,比前者慢约48秒;燃烧120秒后,二层监控画面被覆盖,比旧国标电动自行车晚了近1分钟。
探测器的数据也显示,起火16秒后,新国标电动自行车所在位置的一氧化碳浓度仅有151.1ppm,约为旧国标电动自行车的八分之一。燃烧到52秒时,一氧化碳浓度为2519ppm,依然显著低于旧国标电动自行车。燃烧3分钟后,无人机热成像显示,新国标电动自行车燃烧的高温区域仅覆盖实验楼的一层至三层窗口。此时,一楼火灾核心区顶部温度高达320.5℃,三楼温度升至58.5℃。
为何新旧国标电动自行车起火后,差异如此之大?象山县消防救援大队防火干部王晓涵告诉记者,这与新旧国标防火设计差异有关。具体来说,旧国标车外壳塑料、坐垫等材料阻燃性极差。一旦遇火,车辆将猛烈燃烧并释放剧毒的氰化物、甲醛,且电池仓缺乏防火隔离,火势可能迅速蔓延。
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强化了非金属材料防火阻燃要求,强制使用V-0级离火即灭的高阻燃材料,并明确了电动自行车使用塑料的总质量不应超过整车质量的5.5%。这有助于延缓火灾蔓延速度、降低燃烧强度以及减少有毒气体释放量。
“科学数据表明,一氧化碳浓度超过800ppm,人将在数分钟内昏迷死亡。旧国标电动自行车在燃烧瞬间,一氧化碳浓度就飙升至1200ppm,人员逃生的机会渺茫。而新国标电动自行车燃烧后,一氧化碳和烟雾的释放较为缓慢,为人员逃生赢得了时间。”吉利汽车研发工程师刘文佳说。
防火性能升级,并不等于风险归零。“无论新旧国标,只要电动自行车起火,就一定会释放出致命毒雾和高温。防火升级并不代表可以违规充电。”王晓涵提醒广大市民,电动自行车应在集中充电场所充电,不得在室内、楼道、安全出口等公共区域停放或充电,购买时务必选择符合国家新标准的认证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