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驿站”传递城市温情

王 琦

骄阳似火,酷热难耐,甬城再度被高温笼罩。作为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双百’惠民行”大型公益媒体行动的重要一环,我们面向全市社区(村),正式发出“清凉驿站”征集令。征集令一经发布,就迅速点燃了众多社区的热情,不少社区积极响应,纷纷行动起来(7月3日《宁波日报》民生版)。

盛夏时节,烈日炙烤大地,街头巷尾热浪翻涌。然而,在宁波的各个角落,一个个“清凉驿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户外劳动者撑起一片“绿荫”,送去一份沁人心脾的清凉。这不仅是对抗酷暑的务实举措,更是一座城市对普通劳动者最真挚的敬意与关怀。

高温下的户外劳动者,是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螺丝钉”。快递小哥穿梭于楼宇间,外卖骑手争分夺秒送餐,环卫工人清扫着每一寸街道,建筑工人挥汗如雨筑起高楼……他们的辛劳,维系着城市的正常运转。然而,烈日下的他们,往往面临“喝水难、歇脚难、防暑难”的困境。

“清凉驿站”的出现,精准回应了这些需求:遮阳棚下的冰袖、便携冰袋、清凉油,是抵御酷暑的“铠甲”;凉茶、矿泉水、藿香正气水,是缓解干渴的“甘霖”;免费理发、清洗眼镜、维修电子产品等服务,更将关怀延伸至生活细节。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实则是对劳动者尊严的守护。当社会愿意为他们的基本需求驻足,便是以行动宣告:每一份劳动都值得被看见,每一名劳动者都应被尊重。

“清凉驿站”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从社区志愿者支起帐篷,到商户提供折扣优惠;从工会工作人员递上矿泉水,到高校学生加入公益行动……这场爱心接力,展现了城市治理中“共建共享”的智慧。这种“政府引导、媒体发动、社区联动、商户参与”的模式,让公益不再是少数人的负担,而成为全民可参与的“日常”,城市的温度便在点滴汇聚中持续升温。

“清凉驿站”的价值,远不止于解暑降温。它像一面镜子,映照一座城市的文明底色——外卖小哥接过矿泉水时竖起的大拇指,环卫工人坐在驿站里小憩时的舒心笑容,这些瞬间都在诉说:文明,是人与人之间的共情与互助。“清凉驿站”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构建了一种“双向奔赴”的良性循环:劳动者感受到城市的善意,便会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市民看到公益的力量,也会更主动地传递温暖。这种正向激励,最终会沉淀为城市的精神基因,让“互助友爱”成为城市IP的一部分。

烈日无情,人间有爱。一个个“清凉驿站”,是城市写给劳动者的“情书”,也是文明社会应有的温度。愿这份清凉,能吹散夏日的燥热,更愿这份温情,能长久流淌在城市的血脉之中。

(欢迎投稿,来稿请发民生邮箱1871684667@qq.com)

2025-07-04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22737.html 1 3 “清凉驿站”传递城市温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