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流萤

张晓红

儿时的夏夜,明月映空,如水的清光恬淡地流泻大地,田野、河流都披上了一层轻纱,斑驳迷离,朦胧如画。我们住在水田环绕的村里,早早地吃好夜饭,在门口乘风凉。

稻子已扬花孕穗绽放清香,树木和小花小草所散发的幽香也混合其中。而水田里青蛙的咕咕欢叫和一些不知名的小虫的浅吟低唱,以及沟渠里淙淙的流水声,合成了一支悦耳动听的小夜曲。

我们盼望着天快快黑下来,一个个睁大着眼睛,注视着、搜索着、期盼着……

有眼尖的小孩先高声叫了起来:“喏!火萤头(家乡对萤火虫的称谓)……”

一只、两只。这儿,槿树花丛中;那儿,丝瓜架上面。倏忽间,连成了一片片。

娇小玲珑的小精灵们,游飞着,飘浮着,一明一灭。一闪一闪间,就轻忽忽地飞离好远,似一盏盏绿莹莹的小灯笼,点缀着暗蓝深邃的夜空;又似羽化成仙的精灵舞者,在稻叶中、瓜藤上、花枝间穿梭萦回,翩然起舞。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暗夜中,它们如星雨点点、飞花片片。在夏夜一望无垠的大舞台上,萤火虫尽情地展示自己的别样风采。青里隐嫩黄、晶莹剔透的萤光,轻盈闪忽的曼妙身姿,双双对对,分分合合,依依恋恋,曳着一道道生命的亮光。飞舞的同时,它们也完成了自身的交流,繁衍后代,生生不息。它们鲜活灵动又静谧柔美,是江南水乡夏夜图景中的独特点缀。

小孩子兴奋地拍着小手,高声唱起儿歌:“火萤头,夜夜来,一夜勿来几时来?陈家门口搭墩台。墩台坡,夜门过,三个铜钿上宁波,宁波行里坐一坐……”

这边歌声刚落,那厢竹园里另一拨小孩接上唱起另一首儿歌:“没有金,没有银,只有屁股亮晶晶;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屁股亮晶晶……”脆亮的歌声此起彼伏,流光静默的美景里,荡漾着童稚的旋律。

随着夜色愈深愈浓,萤火虫越来越多越飞越高,可与天上璀璨的星辰媲美,还有几只竟朝我们身上飞滑下来。

小孩们三两作伴,来到阡陌田间、树丛池边,没有“轻罗小扇扑流萤”的优雅文静,却拿一把从大人手中夺来的大芭蕉扇,或干脆折一条带叶的树枝,两手紧握,一挥一拍,就把萤火虫拍落在地,小心翼翼地捉进玻璃瓶里。可怜的小精灵,失去了自由,还在闪闪发亮。有男孩高擎着瓶子当手电筒,挂在蚊帐帐钩上,房间里透出幽幽的光。

我们几个女孩子不喜欢做这事,我们爱听陈嬷嬷讲有关萤火虫的故事。

陈嬷嬷的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叫小萤儿的秀秀气气的姑娘,五岁死了娘。爹在外做生意,娶来个后娘,后娘又生了个小弟弟,她待小萤儿并不好。每天要她背着大牛草篮去割草,天黑了还不准她回家吃饭。小萤儿的奶奶每晚在村口的小树林旁等候,接她回家。一天,漆黑的夜,小萤儿还没走近小树林,就被毒蛇咬了一口,死了。奶奶没接到小萤儿,一个劲儿地哭喊、寻找,泪水化成了露水。小萤儿怕眼神不好的奶奶摸黑到处找她,会被毒蛇咬,就变成了会发光的萤火虫,在草木繁盛的田野、池塘、小河边飞呀飞,为奶奶照明。小萤儿没吃饱饭,只能发出尾部微弱的一点光……

我们都记住了这个令人伤心的故事。

有时,我们也忍不住要捉几只萤火虫玩玩,就从小梅阿娘处要来未剥壳的嫩玉米,小心地褪下三四层外壳,把里面的玉米折下,外壳再覆一起,用细竹丝串住,做成长圆形的青白色半透明小灯笼。然后把萤火虫放进去,盖一朵南瓜花,再把一盏盏小灯笼挂在院子里的树梢上。临睡前,把南瓜花拿掉,让萤火虫飞出去,让它们在有露水的广袤大地上自由飞翔。

2025-07-02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22179.html 1 3 夏夜流萤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