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企业家精神构筑 法治堤坝

丁慎毅

中央网信办决定,从5月22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专项行动聚焦网络“黑嘴”伤企乱象,重点整治恶意抹黑诋毁攻击企业、对企业进行敲诈勒索、恶意营销炒作、泄密侵权四类突出问题(5月22日新华社)。

近年来,一些网络“黑嘴”披着“舆论监督”的外衣,利用算法推荐、虚假测评、伪造证据等手段,将企业经营行为扭曲为“阴谋论”或“负面新闻”,使得一些企业和企业家的名誉受损、社会美誉度下降,甚至导致企业经营出现波动、市场价值缩水,进而破坏市场营商环境,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中央网信办的专项行动,剑指涉企网络“黑嘴”乱象,以法治之力为经营主体构筑防护屏障。在当前经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专项行动既是净化网络空间的雷霆之举,更是护航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

专项行动明确将“恶意抹黑”“敲诈勒索”等行为纳入整治范围,标志着网络谣言治理从个案纠偏转向制度性防控。其间释放出明确信号:任何破坏企业声誉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严惩。这无疑将大大增强企业家对市场秩序的信心。

当前,《民法典》《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虽为企业维权提供依据,但针对网络谣言的快速传播特性,需进一步明确平台、自媒体及个人的责任边界。例如,可要求大型平台建立“谣言溯源机制”,对未尽审核义务的账号实施“阶梯式处罚”。同时,将“恶意捏造企业负面信息”列为独立刑事罪名,提高行为人的违法成本。

企业则需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御:一是建立“事实披露+快速响应”机制,以透明化信息压缩谣言空间;二是与法律顾问、公关团队联动,针对典型“黑嘴”行为提前准备证据链;三是通过行业协会或第三方机构开展“企业信用认证”,用权威背书抵御不实攻击。

网络谣言的滋生与公众信息辨别能力不足密切相关。各地应将“企业信息核实”纳入公民媒介素养课程,鼓励企业通过“开放日”“直播探厂”等形式,用真实场景打破谣言想象空间。就像比亚迪通过工厂直播,霸气回应漏电传言,以直观方式重建消费者信任。因为,真相的阳光始终是谣言最好的消毒剂。

市场经济容不得“按键伤人”行为,企业发展及企业家精神弘扬需要法治长城的守护。唯有通过法律严惩、技术赋能、企业自强与公众参与的多方合力,才能让网络空间真正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沃土。

2025-05-23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15606.html 1 3 为企业家精神构筑 法治堤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