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 潭
“话风”与作风密切关联,党员干部有什么样的“话风”,往往折射出有什么样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在2022年12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营造环境、创造条件,鼓励基层干部群众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
“话风”不实、不讲真话,折射的是作风不实不过硬。讲话虚浮、不务实、不求真、不接地气,就容易好高骛远、浮躁盲干,甚至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影响工作开展的同时,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首先,会导致信息失真,影响上级判断决策,让各项政策变成“空中楼阁”难以落地,不仅无法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浪费行政资源;其次,会助长歪风邪气,若让“讲真话的丢位置、说假话的得实惠”成为常态,将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侵蚀党内团结,破坏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最后,会损害干群关系,当群众看到党员干部“说一套、做一套”,对民生实事问题和民众诉求一味拖延、选择性失明,将会从“满心期待”转为“寒心失望”,最终导致“塔西佗陷阱”出现。
“话风”不实、不讲真话的背后,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祟。面对问题“欲言又止”,汇报材料经过“层层美颜”,检查调研沦为“盆景观摩”……种种不敢讲真话、不愿讲真话的现象,折射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政治生态的侵蚀。形式主义是“不敢讲真话”的重要诱因。有的单位把“会议传达会议”当作履职尽责,用“文件落实文件”替代真抓实干。这种“唯台账论英雄”的现象源于相应的考核导向,其实质是以形式代替内容、用虚功替代实绩,迫使基层干部在“真话”与“达标”之间艰难取舍。官僚主义滋生了明哲保身的土壤。有的干部奉行“多栽花、少挑刺”,担心说真话得罪领导、同事,民主生活会上对领导问题“只夸不批”、对同事问题“蜻蜓点水”、对下属问题“视而不见”,这些看似为人处世的“智慧”,实则是严重缺乏担当精神的表现。
“话风”关联作风,净化“话风”就是改进作风。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把讲真话、讲实话、讲管用顶用的话也作为改进作风的题中之义。
首先要坚持一个“真”字。实事求是,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集中概括,是我们党把握历史主动、开创历史伟业的重要法宝。如陈云同志在长期实践和切身体验中总结出来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方法,也是老一辈革命家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老一辈革命家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把讲真话内化为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其次,要坚持一个“严”字。通过优化考核评价机制,鼓励引导党员干部讲真话、道实情,对那些习惯说大话、讲空话的严肃批评教育,对隐瞒问题、弄虚作假者实行一票否决制,推动形成“人人说真话”的优良风气。
最后,要坚持一个“实”字。提高讲实话、求实情、办实事的能力,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既能在田间地头读懂群众期待和诉求,又能精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能讲老百姓愿意听、听得懂的话,避免空话套话,动辄穿靴戴帽,让真话具有直面问题的锐度,更具解决问题的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