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堵结合

“问题清单”变“幸福账单”

郑建钢

据5月18日《宁波日报》民生版报道,慈溪附海镇先锋厂门前的乡村文明集市逐渐热闹起来。20余辆色彩相间的标准化餐车整齐排列,车顶的暖色灯牌显示着“周黑鸭”“黄焖鸡米饭”等经营品类——这是该镇创新摊贩管理模式后出现的场景。

对经营餐饮的流动摊贩来说,流动经营与整洁有序、“烟火气”与环境卫生看起来天生就是一对“冤家”,想要做到两全其美,似乎有相当难度。在企业聚集的工业园区附近,餐饮常常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为了逃避监管抢生意,流动摊贩无序摆放、占道经营就成了常态,食品安全没有保障,经营者的健康状况也无人知晓,说起来问题一大堆,管理模式往往会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

流动摊贩虽然看起来很小,但事关民生就不是小事。对摊主来说,抓住商机摆摊,既要保持“烟火气”,也要倡导文明经营,经营餐饮不能只有在马路边乱停乱放、环境脏乱差一条路;对管理部门来说,对随意违章的流动摊贩也不会只有驱逐加处罚一种管理方法。

有道是堵不如疏,附海镇对流动摊贩进行合法合规改造,试点推行“乡村文明餐车定点规范管理计划”,划定了1200平方米专用场地,给所有经营摊主办理了临时占道经营许可证、“三小一摊”登记卡、健康证,并要求经营摊主统一参保食品安全责任险,让小贩们结束了“四处漂泊”的日子,获得了“持证上岗”的尊严。对曾经到处“打游击”逃避监管的流动摊贩集中统一经营管理,看来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软、硬件管理完善了,经营秩序才会好,才能留住一日三餐的“烟火气”,更好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思路一变天地宽,通过对乡村文明餐车定点规范管理,“问题清单”变成“幸福账单”,显现多重积极效果。原先的环境卫生、占道经营、治安交通等一系列难题随之得到解决,城镇的形象得到改善,小贩们再也不用与政府部门玩“猫捉老鼠”游戏,经营起来心里也踏实了许多,周边居民投诉量大大减少,顾客的就餐方便了很多,从而带旺更多的“烟火气”和活力,“小餐车”稳稳地托起了“大民生”。

(欢迎投稿,来稿请发民生邮箱1871684667@qq.com)

2025-05-19 疏堵结合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14638.html 1 3 “问题清单”变“幸福账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