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古籍专家齐聚宁波:

保护古籍,让“文明再生长”

本报讯(记者张芯蕊 通讯员王伊婧 庄钒)5月8日至9日,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二届五次理事会暨成立十周年研讨交流活动在宁波召开。张志清、韦力、翁连溪等众多古籍专家走进宁波这座“书的城”,共同研讨古籍保护工作成果与未来方向。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成立于2015年,是由全国古籍收藏、保护修复、整理出版研究等相关机构及个人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古籍保护工作向社会化、行业化协作延伸,旨在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古籍保护。

在十周年研讨交流中,围绕“新时代古籍保护工作如何开展”这一命题,来自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和相关古籍存藏机构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纷纷建言献策。

据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传统写印材料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闫玥儿介绍,科学保护古籍需要引进更多现代科技手段,多学科交叉手段研究,才能更持久、稳定地延长古籍的保存周期。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古籍鉴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红彦指出,古籍善本保护工作的第一步,便是鉴定确真。古籍善本的鉴真知识,更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是科学与人文的双重求真。在这两位专家看来,新时代古籍保护工作既需要传统“手艺”,也离不开科技手段。

朱建军是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典籍博览交流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时也是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在他看来,古籍的“活”在于流动与对话。从典籍巡展到数字共享,新时代古籍正以多元化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

从材料根基、科学鉴真到文化传播,做好新时代古籍保护工作,也是在当代社会实现“文明的再生长”。

此外,作为古籍保护的重要力量,来自天一阁博物院、南京图书馆等古籍存藏机构的行业专家及企业代表就如何凝聚社会力量参与古籍保护分享经验。

天一阁博物院院长庄立臻从“聚、藏、修、用、传”五个方面阐述了现当代天一阁在古籍保护工作中的实践与探索。从古籍的收藏,到古籍修复技艺的创新传承,再到古籍数字化、古籍文化的普及教育等,天一阁一直以系统性思维贯彻着古籍保护的工作。

2025-05-10 众多古籍专家齐聚宁波: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13168.html 1 3 保护古籍,让“文明再生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