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众化的图书众筹多些理解与包容

江德斌

精美的装帧、丰富的赠品、藏读两宜……从2019年开始,图书众筹逐渐成为实体书读者热衷的购书方式之一。然而,一些人蹲“点”抢书,随即加价转卖,让很多读者直言“阅读成了生意”。同时,到货周期长、精装书瑕疵频出等现象,也反映出当下图书众筹赛道的问题(5月6日《北京日报》)。

相比常见的大众化出版物,图书众筹是一种小众化的购书模式,只在藏书爱好者群体里流行,大部分普通读者并未接触过。事实上,图书众筹最初是网友自发进行的,主要印制一些较为冷僻,或者网友自己撰写的书稿,由于达不到印刷厂的起印量,才选择通过众筹的方式实现。经过多年演化,如今图书众筹的主要发起者逐渐转为出版社,策划品类、制作工艺等也趋于高端化,成为独特的销售渠道。

一些策划成功的众筹图书,印刷数量较少,制作精美,价格较高,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审美价值,往往会被网友争抢,很快就能达到甚至超出众筹金额目标。笔者所在的一个读书群里,就时常有人发图书众筹的链接,一些精致的图书策划,确实颇有吸引力,也有网友跟随购买。对于出版社来讲,通过众筹模式可以提前锁定消费者、发行量,且可发行一些小众化、高品质图书,聚拢一批爱书藏书的消费群体,在当下图书市场低迷的环境下,也是一条不错的出版路径。

虽然同属于图书范畴,但是众筹图书所针对的消费群体更为狭窄,且由于发行量很小,主要是公版书、精制经典名著、高档艺术图书等,也不在市场上流通,并不会对大众图书市场构成冲击和影响。所以,虽然图书众筹里面存在一些问题,但无伤大雅,圈内本身就有一套自我净化的规则,那些不切实际的项目、行为不当的发行商等,最终会被淘汰出局,只有信誉好、制作佳、口碑好的发行商,才能持续发起图书众筹。

在图书市场,从古至今一直有收藏爱好者,且收藏侧重点不一样,有的重视版本、印次,有的喜欢印刷质量,有的热衷收藏各类善本、珍本、签名本等,这些虽不是以阅读为主的行为,却丰富了图书市场,也使得很多有价值的图书,得以流传下来。即便一些藏书者以奇货可居的心态,将众筹图书拿来倒卖,也不会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高品质图书本就有收藏升值的潜力,比如“一页宋版一两金”,能够让大众看到图书的价值,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如今购书渠道很丰富,图书出版种类也繁多,面对千千万万图书,普通读者早就应接不暇,很多人无法将所购的书读完。但是,这并不影响爱书者继续买书,甘心做一只快乐的“豚鼠”。更何况,蹲“点”抢书随即加价转卖等行为并不违法,只是个人的爱好罢了。对此,大众应给予理解与包容,不宜动辄非议,甚至要求加强监管云云。

2025-05-08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12819.html 1 3 对小众化的图书众筹多些理解与包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