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要创新保护更要活化利用

郑建钢

近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迎来了一拨又一拨参观者。人们在这里寻觅信仰的力量、回味初心的赤诚。宁波现有革命遗址507处,数量位居全省前列。近年来,宁波多措并举用好红色资源,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5月7日《宁波日报》)。

红色资源是历史的重要见证,具有无法替代、不可再生的革命文物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宁波作为红色资源大市,所拥有的红色资源,既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又与兄弟省、市的红色资源在时间、空间、文化方面具有不可分割的关联性,对其必须坚持保护管理和传承弘扬并重,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

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对红色资源保护越来越重视,已经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国家层面的《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已于去年5月列入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宁波市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规定》《浙江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也先后出台。法治引领红色资源保护,对于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具有重要意义。

让红色资源更好地火起来、热下去,一方面需加大专项资金投入,确保革命遗址得到有效保护、实质提升;另一方面应广泛发动群众,建立红色资源保护志愿者体系,组织红色讲解员等志愿者讲解队伍,更好地补上基层专业人才稀缺的短板。同时,还应活化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红色资源传播方式,扩大红色资源传播范围,让红色资源焕发新的生命力。

科技赋能。充分利用VR、AR、全息投影等技术,打破时空限制,还原历史场景,创造沉浸式互动环境,使参观者身临其境感受革命精神,实现从被动参观到主动参与的转变,进一步筑牢红色基因传承根基。

发挥大数据作用。通过收集参观者流动轨迹、停留时间、访问频率、反馈评价等信息,了解参观人群的关注点、接受度及人气波动,及时调整展位布置、合理安排展出内容和人员,丰富展出方与参观者的互动体验,提升参观者满意度。

用人工智能为红色资源活化利用注入新动能。人工智能不但可以修复红色文物和历史影像,重建历史场景,从而让历史“活”起来,与参观者互动对话,还能够进行智能讲解服务,甚至为不同参观者提供个性化讲解,增强参观者的代入感。

红色资源创新保护和活化利用,是一项长期工程,任务繁重,责任重大。相关部门或机构应通过多渠道探索,使红色资源焕发新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生机和活力,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2025-05-08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12818.html 1 3 红色资源要创新保护更要活化利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