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沈孙晖
通讯员 李迪娅 张超梁
昨日,宁波数字孪生(东方理工)研究院宁波市空间智能与数字衍生重点实验室正式揭牌启动,该研究院分别与宁波均普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现场签约,开展相关合作。
本次签约的落脚点是当下热门产业、宁波优势产业——人形机器人和新能源汽车。
宁波是制造业大市,人形机器人零部件的研发制造,无疑是宁波企业的“舒适区”,也是我市竞逐未来产业赛道的底气所在。但人形机器人“大脑”——系统集成中的软件部分,其研发此前在宁波几乎是“无人区”。
此次重点实验室与均普机器人研究院的合作重点,就是要填补我市产业链这一空白。
“简单来讲,我们联合开发人形机器人‘大脑’,让机器人拥有人的‘感官世界’,能感知、理解周边环境,准确辨认各类物体,并作出推理、预测、判断。”实验室核心骨干赵盛洋说,在此基础上,机器人能理解人下达的指令,完成一系列复杂任务。
比如,吩咐机器人给在场人员每人分配一套餐具,不必告知其具体人数,机器人能自动计算数量,认识到碗、碟、盘的逻辑关系,并组合成一套套餐具,分别送到每个人面前。
这一美好愿景,在实验室已有阶段性成果。“目前,实验室机器人已经能自动理解指令,并捡取相应的物体。”赵盛洋说。
新能源汽车方面,如何保障智能网联汽车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安全性,尤其是智能驾驶算法的安全性,是自动驾驶算法落地的重中之重,它需要算法训练和算法安全检测两个方面来保障。
实验室与吉利汽车研究院的合作项目,就是利用图文大模型、数字衍生技术等,建立一个智驾闭环仿真平台。
“目前,我们已初步搭建了仿真平台,生成式构造各类道路、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等各种静态场景。在动态环境上,利用世界模型构造车辆变道加塞、行人突然跑出来等突发元素。”赵盛洋透露,在算法训练方面,自动驾驶大模型已在平台上进行强化学习训练。
加拿大工程院外籍院士、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副校长、宁波数字孪生(东方理工)研究院执行院长曾文军认为,空间智能聚焦空间环境中人与机、机与机、机与环境的智能交互,是数实融合的典范,也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新方向,更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技术典范。
据悉,今年2月,宁波市空间智能与数字衍生重点实验室已获批成为市级重点实验室。目前,该实验室已形成一支由院士领衔、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青年人才和创新团队为骨干的人才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