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根荣
近日,鄞州区下应街道君睿社区喜气洋洋:全区首个政府与专业餐饮企业深度合作的社区食堂“睿邻食光”正式营业。这个食堂名字由108名居民共同“孕育”,不仅承载着2000多名老人的用餐期待,更是基层民主自治的生动注脚(4月14日《宁波日报》民生版)。
据报道,君睿社区创新采用“全民提案—公开投票—共建落地”三步机制,让居民从“旁观者”变身“决策者”。最终,“睿邻食光”以高票当选。俗话说:“民心是杆秤”。社区食堂名称哪个优、哪个劣,社区居民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心中大致是有答案的。这个社区食堂之所以被命名为“睿邻食光”,就是因为众多居民认为“睿邻食光”这个名称优。
社区食堂被命名为“睿邻食光”这件事再次表明,社区工作要得到广大居民的支持,首先是社区工作者要尊重居民的参与权;其次,社区工作要得到居民的肯定,社区工作者自己要热爱忠诚社区工作。否则,社区工作就难以得到广大居民的支持和肯定。
正因为“睿邻食光”彰显“民心是杆秤”,因此,才使得“睿邻食光”不仅成为吃饭的地方,更成为社区治理的“会客厅”——提案入选的居民将加入食堂监督委员会,参与后续运营;命名活动采用的“公众号投票+线下议事会”双轨机制,将应用于健身广场、活动中心等更多公共空间治理。“睿邻食光”也激发居民从“被动接受”社区工作,到转变为“主动参与”社区工作——有人在评论区建议设置“银发志愿者岗”,有人为菜单搭配提出专业意见,还有年轻人绘制了食堂卡通logo……种种举动显示,“社区治理”不再是口号,而成为广大居民实实在在的行动。
(欢迎投稿,来稿请发民生邮箱18716846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