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沈孙晖
通讯员 颜 宁 刘 云 岑思懿
昨天中午,一阵阵饭菜的香味,伴着和煦的春光,飘进了镇海区九龙湖红牡丹国际家园。
“开饭啦!”55岁的钟云燕端着烤春笋、炒土豆丝等农家菜,热情地招呼教室里的“洋学生”。
“好香啊,这顿大餐我们期待一周了!”来自印度的绿树、西比等人顿时“沸腾”起来,迫不及待拿出了餐具……
这温馨的一幕,发生在红牡丹国际家园的乡村国际公益课堂上。钟云燕是当地横溪自然村的村民,也是公益课堂负责人姜红升的好友兼助手。每周,她会在家里烧好农家菜,为在这里上课的外国友人送来。
这件事,钟云燕已经风雨无阻坚持了近一年。每次送饭时,她都会关心地询问“洋学生”是否能吃饱。冬天,钟云燕把饭菜包裹得严严实实,顶着凛冽的寒风,骑着电动自行车送来,生怕大伙吃不到热气腾腾的新鲜饭菜……
钟云燕为何要不辞辛劳地奔波送餐?“在我眼里,姜老师的‘洋学生’一开始是来九龙湖做客的客人,后来慢慢成了这里的孩子,所以我一心把他们当成孩子照顾。”她动情地说。
“在我的‘洋学生’心里,钟阿姨早已是他们的‘中国妈妈’。”姜红升告诉记者,有一次他去接印度学生阿贾娜,“她说前一晚激动万分,因为想着又可以吃到‘中国妈妈’的大餐,心里充满期待……”
今年春节前,阿贾娜与好友绿树、西比给红牡丹国际家园,送来了一串特别的铃铛。“串上有7个铃铛,代表一周的7天。这个礼物很有新意。”姜红升说,阿贾娜等人将铃铛挂在教室里当“开饭铃”,每次铃声一响,就是“中国妈妈”来了,大家可以开饭了。
随后,在姜红升组织下,这些“洋学生”还来到钟云燕的家中,帮着她一起择青菜、切土豆丝,跟着她学做中国农家菜。一人一碗“学习成果”端上来,放满了整张圆桌。钟云燕家的小小厨房,装满了“洋学生”的爱。
今年3月,红牡丹国际家园“香村”公益课堂全新开课。姜红升每周带着“洋学生”走进各地乡村,还为当地村民免费上绘画课。在筹备前期,钟云燕就主动加入,成为一名“红牡丹志愿者”。
如今,她每周除了坚持给“洋学生”提供免费午饭,还会用地道的宁波话,为公益课堂的中老年村民做好翻译和服务工作。“洋学生”与中老年村民亲如一家,其乐融融。
“在我眼里,钟云燕阿姨的热心举动,是宁波美丽村庄淳朴民风的缩影,她更是一位民间文化交流使者。她把一道道接地气的农家菜做成了‘乡村文化菜’,打动了外国友人的胃与心,更赋予了我们这朵九龙湖‘红牡丹’与众不同的精神内涵,使之散发更加馥郁的芬芳。”姜红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