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畅
“五大银行土,催财生财”“代挖各大银行土,全程录像”……近日,在一些视频平台和电商平台上,有人打着“生财”的名义售卖所谓“银行土”,承诺全程录像,并指导如何放置,售价在五六十元到一两百元不等(2月25日上观新闻)。
有道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视频平台和电商平台也难免鱼龙混杂。或许有人会说,这“土”有什么可卖的?殊不知,这可不是一般的“土”,而是“银行土”,就是跟“发财、来钱”有关的。这般身份特殊、来头不小的“土”,在靠“忽悠”牟利人的眼里,就是大有市场的。
为了做足噱头,吸引人打开市场,忽悠者下足了功夫,做亮了吸睛点。比如,他们“根据银行类型、地理位置等因素,划分不同品类的‘银行土’”“价格也因‘功效’差异而高低不一”,有的更是宣称其“生财率999.999%”。对于这种伎俩,稍有常识的人就能一眼看穿,可不知为何,竟还有人被牵着鼻子走,并心甘情愿地掏钱购买。
究其原因,多是迷信心理和猎奇心理作祟。对于购买者,因为被忽悠,因为“宁信其有而不信其无”,加之价格“合适”,便欣然出手。事实上,忽悠者恰恰利用了他们的扭曲心理,因而才屡屡得逞。
如果说,“卖土”本身是一种商业行为的话,那么,“卖土”的目的、方式和结果,往往标注着其商业行为的正当性和诚信度。从这个意义上说,靠虚假宣传包装起来的“卖银行土”行为——无论是如商家所说的“银行土”,还是用其他土冒充,因为模糊了合理祈福与迷信的边界,极大地欺骗了消费者,毫无诚信可言,毫无道德底线,是不折不扣的忽悠行为。对于这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有关部门应迅速查处,以儆效尤。
在这件事中,相关平台也脱不了干系,必须接受教训,并迅速整改。自觉做好相应的把关工作,切莫为了眼皮子底下的一点小利而迷失自我,折损了形象。更何况,传播科学常识,刹住迷信之风,推动形成理性、科学的社会氛围,他们责无旁贷,是本分所在,也是让网络清朗起来的题中应有之义。
“五大银行土”之所以颇有市场,说到底,因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如果消费者能够擦亮眼睛,决不上当受骗,并营造起“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氛围,那么,“大忽悠”赖以生存的温床一旦被端,自会落荒而逃以至销声匿迹。消费者尤须从中接受的教训是,自觉保持消费理性,科学合理制定健康的理财规划。因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付出智慧、诚信、勇敢、勤劳、踏实的劳动,才是我们正确的生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