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文经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陈珊珊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宁波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拥有8000年人类活动史、2500年港口发展史、1200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时,宁波经济实力雄厚,发展势头强劲,202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47.7亿元,位列全国城市第十一位。因此,宁波应当仁不让地研究、总结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内在规律,探索以人文经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在过去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实践中,以海洋文化、浙东文化、商帮文化等为主体的宁波优秀地域文化,为促进宁波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丰富的思想资源。经世致用、义利并重、崇文重教、开拓创新等优秀人文精神,不断激发宁波人民的创业创新活力,助力宁波经济腾飞,实现从商埠小城到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在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连续两年(2023年、2024年)发布的100个“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中,宁波共有海曙“天一阁·月湖景区打造文旅‘典范’”、象山“渔光之城上演‘海街故事’”、余姚“阳明古镇打造‘阳明故里·心学圣地’”等7个案例上榜,总量位居浙江省第一。但不可忽视的是,宁波人文与经济交相辉映、交融共兴的局面还没有完全形成,深厚的文化资源没有充分转换为强劲的现实生产力,雄厚的经济基础还没有充分发挥对文化繁荣的支撑作用,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不相匹配的问题长期存在。进入新时代,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深刻把握人文经济学的丰富内涵和内在规律,奋力开展人文经济学的新实践,用不断增强的经济力量反哺文化,补齐宁波的文化短板,持续发挥文化之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作用。

以要素融合助推传统文化“两创”,提升城市形象

宁波文化底蕴深厚,早在1986年就被列入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宁波区域文化的可见性、可感性、可亲性仍然存在问题,如普通市民对河姆渡、井头山遗址的自豪感有限,对浙东文化的代表性人物和主要事迹、思想知之甚少,对海丝文化的代表性遗址遗迹印象模糊,等等。宁波优秀地域文化“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情况,迫切需要通过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来打破和逆转。而促进技术、人才、资本、数据等经济发展要素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则是助推传统文化“两创”的重要手段。象山“渔光之城上演‘海街故事’”案例入选首批“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其突出亮点之一在于打造了“渔光之城”滨海场景演艺秀。该演艺秀以当地独特的山、城、海、港、岛为场景载体,通过现代光影和多维艺术手法,展现了象山深厚的海洋文化和民俗文化底蕴,为观众提供兼具历史感和科技感的沉浸式体验。宁波呼唤更雄厚的社会资本、更契合的技术手段、更高层次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参与其中,创造出更多、更好、更易传播、更具消费吸引力的“两创”产品,让市民和游客更深刻、直观地感受到宁波悠长、多元、深厚的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以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促进经济跃升,提升城市竞争力

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文化产业一直是宁波的短板。以杭甬两城为例,2023年宁波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09.4亿元,杭州为10080亿元,不足杭州的四分之一。如果将来宁波能突破文化产业的发展瓶颈,必可在全国城市GDP排行榜中继续争先进位。人文经济学的提出,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拓展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空间,对宁波文化产业发展是一个契机。因此,要持续推动文化的跨界融合,不但要推动文化与创意、科技、信息、金融等要素融合,也要推动文化与农业、制造业、旅游业等深度结合,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培育数字文化领军企业,加强文化大数据平台建设,将宁波打造成为全国数字文化产业新兴集聚区;不断培育新型文化消费,以满足市民更高层次精神文化需求和持续拉动经济增长为旨归,培育以数字化、个性化、体验化为重要特征的消费新形态。

以人文价值引领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建设水平

新时代新征程,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宁波更加需要以与时俱进的优秀人文精神激发全市人民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比如,传承和弘扬浙东学术文化中自主自强、开拓创新的优秀传统,推动科技自主创新,突破更多“卡脖子”技术难题;以致良知、知行合一的阳明心学思想滋养企业家精神,构建企业文化价值观、促进企业健康高质量发展;以爱国爱乡、报效桑梓的“宁波帮”文化特质召唤凝聚宁波籍海内外人士共同支持建设宁波等。同时,在城市开发建设中更加注重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涵养高品质的城市人文环境和营商环境。比如,强化城市更新中的人文价值引领,高水平推进千年罗城复兴计划,重现老城文脉肌理,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故居、古旧村落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更高效地建设一批高品质的文化地标和文化新空间,提供便利的文化交流和体验场所,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资源,更好满足人们高品质精神文化需求。

【作者为市社科联(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2025-02-25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00572.html 1 3 以人文经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