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夙伟
春节假期,不少人外出旅游或返乡过年,家中宠物的安置成了难题。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了近年来走红的新方式:请人上门喂宠。这捧红了“宠托师”这个新型职业。不过,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在相关行业规则未明确的前提下,这种服务并不能让人完全放心(2月13日《工人日报》)。
“宠托师”是新职业,而且是“新奇职业”,以前让人不可想象,但如今早已见惯不怪。随着市场细分,也形成了一定的需求和从业群体。比如,有人又要养宠物又没空喂猫、遛狗,“宠托师”就成了刚需。同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宠托师”看似小众,也可以成就许多人的大梦想。实际上,由于收入可观,这一行业吸引了不少年轻人争相入局,其中就包括一些零经验的人。
现在的问题是,“宠托师”这个新职业并不总能让雇主放心。除了一些“宠托师”零经验,“宠托”的质量难以保证,主要还在于,就如一名雇主所说:“宠托师兼职很大程度上是由信任撑起的生意,让陌生人进入家中接触自己的宠物,确实会有很多顾虑,双方履约全凭‘自觉’。”其中主要的风险,是易造成财产损失、产生安全隐患。确实,知人知面尚且不知心,雇主凭什么就信得过“宠托师”这张“陌生面孔”,并把关乎全家财产安全的大门钥匙交给他?
因此,法律人士建议,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亟须尽快制定包括安全和保险等方面在内的行业标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大对于宠物上门喂养服务工作者的监督管理,完善从业者身份核实程序,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但也正是这个建议,折射出监管的滞后。网上查一查,“宠托师”出现在市场,也有好多年了。何以这些监管的“基本功”还只在“建议”阶段?实际上,如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新奇”行当层出不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因此,有关方面对于新职业的监管,应该有点紧迫性,让消费者少一点“‘宠托师’您敢托付吗”之类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