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中优秀家风家训的 价值取向及当代传承

传承优秀家风家训

王雁茹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经由历史沉淀的家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是社会道德力量的核心。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作用的机制”,列为一项重要的改革任务。家风家训中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文化,通过对典籍中蕴含的家国文化内涵的分析,可充分展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家风典范,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优良传统代代相传,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典籍中优秀家风家训的价值取向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文化风格,家训则是家风的语言载体和表现形式。历代家训在强调家国为重、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应世涉务、遵守礼仪、尊敬师长、孝顺父母、慎择朋友、睦邻友好等方面,展示出永久的价值和魅力。

1、家风家训中的家国观念。我国家风家训不仅具有深厚的家庭伦理意蕴,也反映了家国一体的价值观念。如《颜氏家训》用“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教育子孙后代要实干兴邦,为国尽忠。“尽忠报国”则是岳母教导岳飞的家训家风。刘基作《刘氏家训》,以“爱国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教育后人要心系国家,一心一意为国尽忠,为民出力。

2、家风家训中的为人处世。我国家风家训中多有关于为人处世的教导言论,如《华溪胡氏宗谱》中“凡人有谋于我者当尽心以尽其事,友之有托于我者当无宿诺以践其言”,告诫后人要待人真诚,多行善事。袁黄《了凡四训》中,“生为人类,孰无良心。世路役役,最易沉溺”,告诫子孙要劝人为善。《钱氏家训》是钱氏后人代代相传的家规家训,它教育后人“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

3、家风家训中的学习修身。我国家风家训中多有劝诫子孙后代要励志勉学,成为国之用材。如孔氏南宗《钦定孔氏家规》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鞭策族人要诗礼传家,恪守忠义,衍圣弘道。王阳明家规的核心是良知教育,主张“蒙以养正”,把勤读书、早立志、学做人、做好人作为家规教育的重中之重。《示宪儿》中“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学谦恭,循礼仪”,就是对后代学习修身的勉励。《颜氏家训》用“幼儿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教导族人要从小立志学习。

4、家风家训中的治家守业。我国家风家训典籍中勉励子孙后代在治家守业中要爱子有道、应世经务、维护家庭和睦。如《华溪胡氏宗谱》中用“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劝诫族中子弟各勤生业,士者攻其学,农者力其耕,工者专于艺,商者蓄其贷。《杜氏家训》中用“崇孝道,睦家族,正礼节;勤耕耘,讲节俭,创家业;重教养,读诗书,知书理;廉为政,勤为民,诚待人”,鞭策杜氏后人形成了重视孝义、节俭、勤廉的家风。《袁氏世范》中用“父母爱子贵均”教导父母对所有子女一视同仁,不应对其中一个或某几个表现出偏爱。《郑氏规范》中用“为家长者当以诚待下,一言不可忘妄发,一行不可妄为”,教育父母要以身作则。

典籍中优秀家风家训的当代传承

1、做好优秀家风家训进学校。对优秀家风家训进行合理的分析、提炼、开发、利用,将之融入教育全过程,使优秀家风家训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是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一是教育机构可在地方课程中加入优秀家风家训的内容,组织专家编写地方教材,作为供学校选用的教学材料,增强儿童对当地文化的了解与认同。二是各学校可根据地方特色开发适合学生的校本课程,编写适合自身的校本教材,充实学生学习的载体。三是各学校可从课后拓展型课程入手,开设“走近历史上的浙江名人”等社团,带领学生通过精句研读、故事分享、领悟精神、实地研学等多形式感悟家风家训的精髓,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身体力行,使之继续传播弘扬。

2、做好优秀家风家训进家庭。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只有父母自身将优秀家风家训内化于身,在日常生活中身先示范,孩子才能在润物细无声的家庭环境中,学会恭俭尊让、勤勉刻苦、爱国敬业、诚实守信等优良品质。一是通过学校定期为家长开设讲座、提供学习素材,让家长对优秀家风家训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榜样。二是鼓励地方望族后人亲临课堂、现身说法,为家长讲解家风家训对家族发展的积极影响,共同弘扬优秀家风家训精神。

3、做好优秀家风家训进社会。各相关部门要通过适宜方式方法弘扬优秀家风家训。一是可以通过教育博物馆、文化大礼堂、社区活动中心等场所,用老百姓听得懂的方式展示典籍中的家风家训,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二是将一些古宅故居打造成学生研学场所,通过实习参观、专人讲解等方式,深化孩子对家风家训的认识与理解。三是开发系列线上公益课程,通过邀请地方望族后人讲解等方式,帮助社会大众理解优秀家风家训的引领力,引导其自觉地践行优秀家风家训精神。【本文系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课题(JD6-331)成果】

(作者单位: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5-02-11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98346.html 1 3 典籍中优秀家风家训的 价值取向及当代传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