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引爆化粪池:别只怪“熊孩子”

何勇海

1月30日,四川内江市资中县一名男孩将鞭炮扔入化粪池中,引发化粪池井沼气爆炸,所幸并未造成人员伤亡。经了解,此事件共涉及8辆受损车辆,分别在3家保险公司投保,损失金额约28.5万元(2月2日《人民日报》)。

燃放零散小型烟花爆竹,是不少孩子的乐趣所在,但烟花爆竹的绚丽背后暗藏着重重风险,懵懂孩童对此可能一无所知,或所知不深。故孩子将点燃的鞭炮扔进化粪池或窨井引发爆炸,类似事故几乎每年春节都有发生。这不仅让节日氛围蒙上一层阴影,也让涉事家庭面临承担相关伤亡与损失的责任。此时,很多人会感慨、责怪当事孩子太“熊”。其实,“熊”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熊”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教育引导。一个“熊孩子”的背后,必然站着一个或多个“熊家长”。对孩子将鞭炮扔入化粪池引发爆炸,必须反思家长在教育引导、监管方面的失职。

在满足孩子的玩心时,家长不应让孩子独自燃放烟花爆竹,并应经常告诫孩子,燃放烟花爆竹要选择空旷无人场地,严禁在公共场所、存放易燃易炸物品等处燃放,不得向人群、车辆、建筑物抛掷点燃的烟花爆竹;化粪池、窨井内存在沼气且长期封闭,沼气无法排解,一旦遇到明火就会爆燃,产生强大气浪,击碎的井盖及周边物品飞出,容易给人身及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家长若在这方面有所放纵,孩子的无知就会演变成悲剧的温床。

不只是燃放烟花爆竹,将未熄灭的烟头、火柴等火种扔进化粪池或窨井,也可能导致同样的后果。这其实是关于对孩子进行常态化安全教育的问题。安全教育,也不只是家长的责任,更是学校、有关部门乃至整个社会的责任。针对学生假期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网络安全等,每所学校包括幼儿园,在每个假期来临前应不厌其烦地宣讲,相关部门也应将各类安全教育普及到学校,尤其应针对恶性安全事故进行警示教育。

资中县这起事故,也给公共设施管理部门、相关权属单位提了个醒:应定期检测化粪池或窨井内的沼气是否超标,及时抽气换气以排除隐患,并竖立或喷刷安全警示标识。当化粪池或窨井内聚集了高浓度的可燃爆气体时,就算没有孩子放鞭炮,也可能因某个人无意间扔进一个烟头而发生爆炸事故。堵住各类地下井的沼气监管漏洞,是避免类似事件一再发生的根本。

安全教育“从娃娃抓起”,让安全教育落实到每个家庭,让每个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这才是对孩子、对未来负责。

2025-02-05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97510.html 1 3 鞭炮引爆化粪池:别只怪“熊孩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