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的怀旧》是美国历史学者马克·斯维斯洛克的“海外中国研究”之作。马克广泛搜集材料,剖析上海饮食文化的形成,并以此为透镜,窥视近两百年间中国人都市生活的演变、对地方身份的探寻与国家观念的构建。
自古以来,饮食往往与“乡愁”的概念密切相关,上海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一个在近代被人为构建起来的城市,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迅速地转变为“上海人”。如果说上海的美食也承载了“莼鲈之思”,那么,“上海人”的“乡愁”似乎更复杂一些,更具有流动性,也更加变化多端。这种“乡愁”是如何融合成为“上海人”共同的文化记忆的呢?
上海这座城市在近代得到了快速发展,使得这一地域的饮食文化被填充了丰富的怀旧内容。书中首章,讲述了上海的经典作物水蜜桃,以及由此引出的园林文化,这实际上是对前工业化时代“田园牧歌”式生活的一种怀旧,带有强烈的中国传统韵味。
1927年至1937年,上海的饮食多样性得到迅猛发展,全国的地方饮食在上海都得到了复兴,粤菜、闽菜、徽菜……各类地方菜品的聚集,在表观上是各地的“人”、各个社会阶层的聚集,但从更深层次来看,栖居于此的人对上海产生了归属感,进而演变为对国家、民族的认同。例如,当时创作的《上海著名食品歌》中,就自豪地宣称上海泰丰食品公司的罐头“远胜舶来品”。
时至今日,上海依然保留着种种怀旧,其中既有对传统的怀旧,也有对摩登的怀旧;既有对民族的怀旧,也有对国际的怀旧……时间向前流淌,而新的“怀旧”被不断地创造,当下总会变为新的美好回忆,而未来尽在脚下。
(推荐书友:赵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