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龚旭琪
从英语系跨到考古系,当初的一个决定,让周昳恒和考古结下不解之缘。
2008年,周昳恒考入宁波诺丁汉大学英语系,并获得前往英国诺丁汉大学继续学业的机会。到英国以后,自小热爱历史和考古的周昳恒毅然决定转到考古系学习。“我在高考时的第一志愿就是西北大学考古系,这是我的夙愿。”周昳恒说。
海外留学课程紧、要求严,周昳恒大量时间泡在图书馆里,补充学习那些陌生冷门的历史知识。因为科技考古方面课程的优秀成绩,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周昳恒专攻动植物考古方向,最终她获得了科技考古(生物考古方向)理学硕士学位。
尽管身在英国,但是周昳恒心系故土,每年暑假她都选择回国参加考古实习。
当时分管考古工作的领导说:“这么漂亮的小姑娘,去博物馆实习不好吗?考古每天风吹日晒,很辛苦的。”周昳恒表示,希望自己学到的考古知识能学以致用。
毕业后,周昳恒选择回国,入职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原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为一名一线考古工作者。
参加工作时,正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周昳恒和同事全身心地投入普查。
普查流程非常烦琐,完成一件文物的登记,需要经过定名、断代、分类、编号、测量、计量、拍照等流程,最后进行资料上传和审查。“白天上传数据量过大,系统经常会卡住,所以我们总是熬夜上传资料,经常一熬就是一个通宵。”周昳恒说,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她和同事常常过着昼夜颠倒的生活。
最终,周昳恒和同事提前完成了6000多件文物资料的登记上传工作。她不仅提升了业务能力,还因为优秀的工作表现,得到了单位和上级部门的高度认可,获得了“浙江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结束后,周昳恒终于如愿投入一线田野考古工作。明州罗城望京门段城墙遗址、海曙西门口汉唐遗址、江北慈城东门村遗址的发掘项目……多年来,她的足迹遍布各区(县、市),参与和主持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和区域文物评估项目超百项,总面积超过30平方公里。“成功地从一只‘海龟’变成了一只‘土鳖’。”她自我调侃道。
考古,是一场与地下历史遗迹无言的对话。“我们考古工作者就是跟泥土打交道的,看地层、看土样,这都是基本功,领导经常开玩笑叫我‘小海龟’,其实我更愿意成为一只整日与泥土打交道的‘土鳖’。”
“我印象最深的是明州罗城望京门段城墙遗址的考古发掘,随着手铲的反复刮面和解剖,千年古城墙的真容逐渐展露在眼前,令我兴奋不已……”谈到考古工作,周昳恒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考古发现的明州罗城望京门段城墙遗址规模宏大、结构清晰、筑法规范、沿革明确,集中而真实地再现了宁波(明州)自唐末始筑罗城以来的1000多年的城市发展脉络,因而成功入选2016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
2024年5月,望京门城墙遗址公园与博物馆正式开放,成为居民日常休闲、了解城市历史的好去处,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前来考察。周昳恒全程参与了望京门城墙遗址的考古发掘及保护展示工作,同时还承担了望京门城墙遗址博物馆展陈大纲的英文翻译。
一抔泥土,一段城墙,成为追寻宁波城市演变轨迹的文化地标。周昳恒说:“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进行,宁波的历史不断被填补。”
在一线工作之余,周昳恒还发挥英语特长,翻译了不少国外优秀论文,如《菲律宾水下文化遗产现状》《法国考古向水下进军:卢恩项目——构建水下考古的未来》等国际学术文章。另外,她还对单位出版的各类著作和图录进行翻译,希望能将宁波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国内最新学术成果推介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