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仁
浏览近期的《人民日报》,看到一篇关于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的评论,其中讲到,有企业家感慨,“干部状态决定经济生态”。这“两态”的提法,意味深长,令人深思。干部状态与经济生态,两者有何内在联系?在中央出台一揽子增量政策、实施经济逆周期调节的背景下,强调这个问题有何现实意义?
干部状态,通常是指干部精神面貌、干事姿态、工作热情、工作作风等方面的外在表现,涉及干部的思想、行为、能力和态度等多个方面。而经济生态,因论及较少,缺乏精确的定义。查了相关资料,大致可将其概括为“经济发展、经济活动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包括一定范围内的要素成本、营商环境、政商关系、产业基础、创新氛围和政务服务水平,等等。
推动经济,服务发展,是各级干部的“分内事”。干部状态良好,素质过硬,工作务实,作风扎实,勤政为民,清正廉洁,经济发展就会获得更多的助力和动力。反之,倘若我们的一些干部总是“不在状态”——或是不求进取、动辄躺平,或是作风漂浮、喜欢折腾,或是对企业诉求漠然视之、遇到问题“绕道走”,或是“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等,必然干扰和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
干部状态对经济生态的影响,表现在多个层面、多种维度。揆诸现实,这种影响,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既有短期的,也有长期性的;既有局部的,也有带全局性的;既有“可见”的,也有“不可见”的;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既有正向的,也有反向的;既有已经引起关注的,也有被长期忽视的。因此,搞好一个地方的经济生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必须关注和重视干部的状态,想方设法减少消极的、反向的因素,千方百计增加积极的、正向的影响。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鼓励激发我们的干部队伍提振精气神,焕发更好的状态,更好地服务经济生态,与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期目标和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近年来,中央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和规章制度,目的就是要通过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纪律上约束,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保持干事创业、为民服务、助推经济发展的好状态。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当下,我们的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对干部的状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群众、社会各界对干部队伍也寄予厚望。让更多干部“调整状态”“进入状态”“提升状态”,是当务之急。
办法无非三条:首要一点,是各级领导干部树好形象带好头,敢于叫响“向我看齐”,层层立标杆、做示范,形成强大的引领力。再一个,是更加重视正向激励,把更多的好干部、好状态的干部用起来。坚持以实绩论英雄,给“千里马更广阔的原野”。还有,就是把规矩立起来、严起来。对那些总是“不在状态”,或者状态经常“走神走样”“逾规越矩”的同志,加强引导,用好执纪监督“四种形态”,使他们受到及时、必要的警示,以此形成一种鲜明的导向。
“干部好状态,经济好生态”,或者说是“干部状态好,经济生态好”,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个基础,忽视不得。有了这样的状态和生态,进而不断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常态,即便遇到再多的困难,经历再激烈的竞争,面对再大的惊涛骇浪,我们也能无惧风雨、从容应对,也能奋楫前行、勇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