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推进智能化绿色化协同发展

韩超群

当前,智能化和绿色化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两大趋势,也是新质生产力的两大时代特征,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加速创新发展,“双碳”目标牵引下绿色化转型的纵深推进,如何更进一步促进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放大双化赋能乘数效应,已成为现阶段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今年以来,国家层面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文件,针对“双化协同”作出重点部署安排,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均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中央网信办会同相关部门组织编制《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实施指南》,指导各地区、各行业深入推进“双化协同”工作。

宁波作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正处于从“制造大市”迈向“制造强市”的关键时期,必须紧跟国家战略部署,坚持智能化绿色化协同发展,加快推动两者在发展战略上的有机衔接、在发展模式上的高度匹配,积极探索形成“双化协同”的“宁波路径”。

一、创新驱动,强化“双化协同”技术攻关

智能化绿色化融合技术创新是支撑“双化协同”落地的核心内生动力。目前,“双化协同”的融合技术方向不明确、关键技术供给不足等问题,仍是制约地方推进“双化协同”的主要瓶颈。宁波要积极向上衔接“双化协同”的战略方向、关键领域和重大项目,鼓励龙头企业联合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搭建“双化协同”联合实验室,整合多方资源开展关键共性技术集中攻关,推动智能技术和绿色技术进一步有机融合。主攻智能技术赋能碳达峰碳中和关键共性技术,围绕碳排放监测、碳核算、碳足迹、碳采集、碳封存等共性问题,推动碳中和脱碳模型构建与决策支持系统、碳排放相关检测监测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瞄准数字产业绿色低碳技术,加快高端芯片、超算等领域节能增效技术研发。

二、标杆带动,推广“双化协同”制造模式

具有可复制可推广效应的标杆示范项目,对提升行业企业重视度、认可度,并推动各类主体加快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新设备实现“双化协同”转型,起到至关重要的带动作用。宁波要面向重点行业领域,围绕“产品—工厂—园区—供应链”多层次主体,拓展覆盖生产制造全流程的双化转型典型应用场景,打造标杆引领的“双化协同”制造体系。重点培育智能绿色示范企业,支持汽车、服装、家电等领域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绿色设计平台,大力发展智能绿色产品;打造智能绿色供应链,支持产业链链主企业以数据支撑、网络共享、智能协作为基础,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转型;发展智能绿色工厂,引导企业围绕装备智能化、能源低碳化、生产清洁化推进工厂升级;创建智能绿色园区,支持园区运用智能技术推动设施共享共建、能源智慧管控、资源循环利用。

三、行业推动,打造“双化协同”产业集群

智绿融合是新质生产力的底色,不仅体现在智能化绿色化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发展,也体现在智能绿色技术叠加放大制造业攀高向新动能,丰沃新兴未来产业成长土壤。宁波要主动把握机遇,在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中培育“双化协同”的新兴融合产业集群。突出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智能科技企业等开展智能网联、车网融合等新技术研发,布局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自动充电等结合的“光储充放”一体化试点应用。加快发展“智能绿色石化”产业,支持企业布局新能源化工产业链,加强副产氢循环利用,与科技企业联合建设精细化工产业数字实验室。提升发展“智能光伏+新型储能”产业,基于 5G、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光伏发电与储能的数据共享,实现光伏“发—输—储—配—用”全链条可视、可管、可控。

四、平台联动,提升“双化协同”基础能力

区域推进“双化协同”需要强化基础平台配套,一方面,要促进数据中心等新基建绿色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能源管理、碳排放管理等支撑平台。宁波亟待优化平台设施建设,助力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推进数据中心绿色化升级,优化新能源供给方式,提升算力与电力协同运行水平,提高数据中心绿电占比,探索光热发电与风电、光伏发电联营的绿电稳定供应模式。构建智能能源管理体系,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能源智能辅助决策和调控方面的应用,引导高载能工业负荷、工业可中断负荷、虚拟电厂等参与电网系统调节,提高储能与供能、用能系统协同调控智能化水平。做好碳排放监测设施的部署,建立以碳排放管理大模型为底座的支撑平台,赋能重点企业碳减排、企业碳盘查、碳资产管理等。

五、要素撬动,夯实“双化协同”支撑体系

“双化协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谋划、充分整合政策、机制、金融、服务、人才等多元要素,凝聚形成支持合力。宁波要探索政策机制创新,加快制订出台重点行业实施方案,并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合作机制,增强多元主体协同效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针对不同阶段企业的“双化协同”转型需要,创新差异化金融产品和工具,满足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大力培育智绿转型服务商,推动工艺、技术、装备、软件等系统集成,面向细分行业,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解决方案。加大培养“双化协同”复合型人才,完善需求牵引的人才培养机制,支持开展智能化和绿色低碳技术相关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活动,推进区域间人才交流合作。

(作者为宁波市工业和数字经济研究院综合研究室主任)

2024-11-19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85480.html 1 3 探索推进智能化绿色化协同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