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海
一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特别是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带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成为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关键要素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要深化对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形势研判,强化机遇意识,把握发展先机。
从技术看,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奠定赋能基础。当前,以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为特征的新一代人工智能飞速发展,进入生成式人工智能新阶段,已具备广泛赋能实体经济的能力,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研发设计、医疗诊断、教育培训、金融预测等各行各业,成为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在工业领域,人工智能正加速向更为复杂和精准的工业制造领域渗透,对新型工业化起到全方位全过程的赋能、赋智、赋值作用,带动产业技术体系、生产模式、产业形态的革新重塑。
从政策看,国家高度重视前瞻部署。2024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工作,并发布专项支持政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工信部明确提出开展“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大力发展智能产品,推广智能化软件应用,促进家电、手机等消费终端向强智能升级。同时,工信部正在谋划遴选一批国家人工智能制造应用基地,推动开展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试点。
从实践看,多地抢抓机遇加快实施。今年以来,全国各地积极抢抓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机遇,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向实向新。广东省发布《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若干措施》,北京市发布《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5年)》,苏州市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制造业”的若干措施》,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全生命周期发展。上海、天津、广州、合肥、贵阳、乌镇相继成功举办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相关论坛和会议。
二
宁波在全国率先系统谋划智能经济发展,在人工智能产业、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重点行业智能化、产品及装备智能化等方面形成了一批特色亮点,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为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奠定了良好基础。新时期,宁波要深刻把握人工智能发展重大机遇,主动作为,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全流程、全行业、各环节深度应用的新路径新模式,助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成化、融合化发展。
一是以场景应用牵引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围绕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定期发布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清单,结合场景需求重点研发垂直领域行业大模型,支持发展轻量、高效、易于部署的中小型模型和企业专有模型,推动技术供给和场景需求互动演进。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与专业化服务商、软件企业、装备企业等联合开发标准化模块化解决方案,打造应用赋能服务资源,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强化企业数据采集、利用与开发,探索建立企业数据“标注+训练”闭环机制,储备高质量数据集。
二是以标杆引领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面向“大优强”、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等重点企业,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营销服务、运营管理等环节应用,建设智能化程度更高的智能工厂、未来工厂,重塑研发生产流程,打造一批人工智能应用示范标杆。将经过市场化检验的示范标杆企业人工智能应用的成功经验模式,“以点带面”适时推广至石化、汽车、服装、家电、模具、新材料等重点行业,以“区域+行业”为突破口,突出特色化场景,探索标准化、可复制、可推广的大模型行业应用落地路径,争创国家人工智能制造应用基地。
三是以产品创新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把握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提升的窗口机遇,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装备、机器人、家电家居等领域应用,支持制造企业面向复杂场景研发多模态大模型,强化产品创新,加快开发全车智能、全厂智能、全屋智能等智能装备和产品矩阵。强化新兴智能产品开发,重点发展智能诊疗设备、智能手表、智能眼镜、人形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艇等产品。加快发展智能化工业软件,利用人工智能提升三维建模、参数化设计、实体分割等工业软件底层技术的研发效率。
四是以生态构建夯实人工智能赋能底座。大力引培人工智能技术服务商、数据服务商、行业解决方案服务商,加快集聚一批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团队和项目。建强人工智能人才队伍,推进校企联合培育人工智能人才,支持企业搭建人工智能实验实训平台。加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统筹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城市算力网、城市大脑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构建“通算+超算+智算”多元协同的城市算力网络。探索建立“赋能服务团”“赋能联合体”,积极采取“揭榜挂帅”、重大应用场景创新大赛等方式推动重大战略任务组织实施,打通制造业与人工智能融合壁垒。
(作者为宁波市工业和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