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百年承国粹 药香悠悠济民生

——读周达章新作《悠悠药香药行街》

柴隆

四明迁客张孝友,凭儿时记忆画下一轴《南乡旧梦图》,描绘了旧时宁波的风情:江南祖屋,临街枕河,枇杷门巷,秋桂金馥,酒肆槎栉,临水楼台,少年芳邻,竹马之侣,另外还有乌篷船、石桥、鱼米、药材、梅雨、社戏、马头墙、藏书楼……江南印记、江南风物、江南雅致,都能一一对上号,倘若你来到甬地,便可意会。

缘来缘去缘如水。近日,恰巧收到周达章先生的新作《悠悠药香药行街》,一口气读完。回望张孝友《南乡旧梦图》,画中的药材、药行、街衢,对应的不就是百年药行街吗?从慎德堂、懋昌药行、大乙斋到明德堂、元利药行,从康甫、庄云庐、范文虎再到应礼卿、严爱月,年过八旬的周达章先生,在病榻中握笔,揭开时间的帐幔,以一个个隐藏在药行街历史缝隙中的细节,呈现出丰富生动的街衢表情,展开了一幅引人入胜的药行长卷。

周达章先生写《悠悠药香药行街》,是贴着肉写的。生于斯长于斯的他,习惯随身携带着笔记本与相机,到处找一些老人,请他们讲述所见所闻。这些见闻与药行街的历史共生共存,周达章进而重拾了药行街近200年的故人往事。在他笔下,这不是一片虚构或理想化的药行街,而是一个人乃至数辈人的生命历程。

阅读从来是一件“各花入各眼”的事,《悠悠药香药行街》让我喜欢的一点是,周达章先生从药行街的前世今生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切入每一个专题,既有“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宏大背景,也有药行街活泼泼的风土人情和市井气息,还有药行街形成、发展与没落的历史变迁。

纵观宁波中医药文化研究的书籍,前有张如安《宁波中医药文化史》和龚烈沸《宁波中医药文化志》,它们从一纵一横的角度,以史志形式叙述了宁波中医药文化发展。然而,对于为宁波中医药发展作出过贡献的药行街,鲜有人深入研究与回顾。周达章先生历时二十余载,采访药行街药商后人,足迹遍及宁波、杭州、上海、温州与合肥,收集了大量珍贵资料,汇编成文。

要写药行街,少不了写药商们的故事,药行街给了他们大好舞台,让他们施展身手轮番登场。元利药行余楚生先生的铮铮傲骨,康甫、严爱月夫妇的菩萨心肠,大乙斋堂主杨水木的吹拉弹唱……药行街上的悲欢离合,在周先生的笔端熠熠生辉。

《悠悠药香药行街》一书回顾和介绍了近60家药店、药行,为读者呈现了“药行街形成的历史渊源”“药行街的发展与没落”“药商们的故事”三大篇章,着重描写了曾经的药商往事,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医与中药业者的关系。书中也如实呈现了药行街人艰辛创业、诚信经商、乐善好施的内容,丰富了宁波中医药文化,彰显了历史上宁波商人一贯的精神风貌。药行街是一条有诚信、有担当的街衢,也是一条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商业街。

热闹与喧嚣,琐碎与平凡,生命和时代的洪流奔涌不息,我们能做的,便是努力寻找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时代的小口,在仿佛若有光里,仿佛若有思。古城宁波哺育了周达章,他以充满感情的个性文字,回报这座城市。周先生从事宁波地方文化研究多年,所著《宁波地方文化通俗读本》(丛书,共十一册)《宁波老事体》《宁波书院》等,已成为推介宁波地方文化的代表读物,广受关注。

短短的药行街,如同一本永远翻不完的书,每一页写满了故事,每一家药店承载着历史的记忆。84岁的周达章,不顾病痛缠身,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药行街的独特魅力与历史风情。为了写出药行街的精髓,不知走访了多少老宁波,他积累的史料、素材之多,远超想象。从2023年6月至2024年4月,他用10个月时间,以手机撰写《悠悠药香药行街》初稿。所幸编辑十分配合,为本书校稿、审稿一路开绿灯,出版时间比原计划提早了一个月。众人拾柴火焰高,周先生念兹在兹,感喟良多。

风雨百年承国粹,药香悠悠济民生。写不尽甬城风情!

2024-11-11 ——读周达章新作《悠悠药香药行街》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83948.html 1 3 风雨百年承国粹 药香悠悠济民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