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部分,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数字化”等要求。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职业教育数字化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亟待深入研究。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人才培养质量高、产教融合程度高、服务供给能力高、国际合作水平高,是其核心组成要素与关键衡量标准。
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功能和根本任务,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数字经济时代涌现出大量新职业,这些新职业大都与数字技术应用、数据生产力提升和数据生产关系优化密切相关。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未来工作报告2023》指出,未来5年全球将有1/4的工作岗位发生变化。到2027年,43%的工作任务将实现自动化。由此可见,为了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工作岗位的变化,需要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以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具体而言,基于对数字经济时代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明确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所需的通用数字能力和专业数字能力,据此修订完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将数字能力有机融入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快开发数字技术相关的课程,在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中增设与数字能力密切关联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并强化学生数字意识和数字思维的培养。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教师的数字化专业发展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将数字化转型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和新方法等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和育人实践中。
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提高产教融合的有效性
产教融合既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仍存在“合而不融”“合而不深”等问题,而数字技术在优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优质资源供给、促进产教融合多元主体的协同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能够提高产教融合的有效性。
具体而言,政府部门要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建设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开展行业发展趋势、人力资源供需、技术服务供需的精准分析与预测,定期发布产教融合型企业、示范性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典型案例等各类信息,提升产教融合优质资源的适配率,有效解决产教供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促进产教供需的有效对接。职业院校要通过数字化转型拓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核心办学环节的产教融合业务,建设集校企合作管理、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等信息于一体的产教融合信息管理平台,推动产教融合管理流程标准化和成效可视化,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实现校企资源共享、项目驱动、远程互动和精准匹配等,构建既相对稳定又开放包容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生态。
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丰富服务供给的选择性
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和认可度的关键因素。目前,职业技能培训还存在高品质、多样化的优质服务供给相对不足等问题,而数字学习资源具有容量庞大、容易传播、体验感好、可视性强等优势,把数字学习资源嵌入多场景的职业技能培训,能够丰富服务供给的选择性,有效弥补优质服务供给不足的缺陷。
具体而言,政府部门要支持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模块的数字化改革,鼓励探索“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新形态,打造职业技能培训资源数字化服务平台,推动形成职业技能培训供需精准对接的机制。职业院校要以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为依托,开发区域产业发展急需、行业特色鲜明、层次类型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加强数字资源和数字技术在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中的创新与应用,提升职业技能培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供给能力,精准推送职业技能培训内容与课程学习包,促进优质培训服务资源在不同劳动力群体之间实现更广泛、更灵活、更有效流动、传播和共享。
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提升国际合作的开放性
国际合作是传播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和经验的关键环节,也是提升中国职业教育影响力和美誉度的重要举措。目前,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还存在标准难以兼容、时空限制较大等问题,数字技术具有跨越时空和地域限制的优势,在国际合作方面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能够有效提升其开放性。
具体而言,政府部门要通过数字化手段加大“鲁班工坊”“丝路学院”等中国职业教育品牌的海外宣传力度,持续提升中国职业教育品牌的影响力。还要加快开发能比较、可兼容、易使用的职业教育“微证书”等新型数字证书,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在不同国家之间实现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消除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标准难以兼容的障碍。职业院校要大力开发具有国际化特色的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将“中文+职业技能”数字资源和课程包纳入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和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平台,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推广和普及,为“职教出海”提供支撑,重塑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新生态。【本文系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课题“数字化转型中金砖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研究”(JD6-100)成果】
(作者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研究与发展规划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