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今年四月,宁波市工程师学院授牌仪式举行(资料图)

仲彦鹏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又是改革命题。地方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交汇点,是教育体系与科研体系、产业体系的最佳结合部,肩负着夯实城市根基、焕发地方活力的时代重任,理应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展现更大作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地方高校必须主动识变、求变、应变,明晰自身最佳的发展赛道和目标,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统筹推进,朝改革“深水区”持续发力,在服务地方发展过程中凸显自身办学优势和特色,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A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地方高校的重要使命

1、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赋能下的高质量生产力。全球大国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科技、人才领域的你追我赶,旨在通过最大程度激发创新动能,引领世界发展。教育强国战略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具有紧密的内在一致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进入深水区,迫切需要地方高校充分认识我国内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坚定走好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对接教育现代化发展新要求,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努力回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新时代课题,全面提升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贡献度与支撑力。

2、培育地方高质量发展战略力量的应然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因地制宜。地方高校是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成长起来的,需要勇担历史使命,紧扣时代脉搏,积极应对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人口结构变化挑战。统筹利用自身独特的智力资源、制度保障、平台赋能,针对性解决高质量办学和优势学科建设的短板弱项。以更加主动的精神和更加有效的作为,在推动学科专业、教育教学、内部治理等重大变革中下真功夫,突出自身在区域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不可替代性,在与地方同频共振中实现特色发展。

3、坚持立德树人的目标任务

新质生产力对人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更高要求,培养“面向和引领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高水平创新人才”成为地方高校因应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任务。地方高校应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恪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创新变革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入研究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培养未来人才的内在关联,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强化学校和产业间优势互补,有机衔接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B 地方高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举措路径

1、加快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

强化“以教为先”的鲜明导向,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引育集聚更多高层次人才,推动投身本科教育教学一线,实现“最优秀的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全面加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体系化建设,丰富与新兴领域相关的课程体系,着力构建“育人与产业需求融合、课程与技术发展衔接、教学与生产实践互嵌”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创新要素融入各个培养环节。强化科教协同和产教融合育人,加快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四新”教育理念与范式变革,探索设立长周期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基础支撑性作用。

2、加快建设科技创新策源高地

有组织地发挥科研载体服务功能,重点布局建设面向未来的高水平研究平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培育平台、承担重大项目、集聚团队力量、夯实技术底座。瞄准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领域迁移新特点,稳步推进“前沿导向下的前瞻性、战略导向下的体系化、市场导向下的应用性”基础研究,不断强化基础理论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集中优势力量聚焦提升原创性和颠覆性科技创新能力,以高效团队作战和资源集聚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进一步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新动能。

3、加快构建科学教育评价体系

稳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健全完善全过程教学激励约束和质量评估机制。健全科研评价体系,激发广大师生科技创新积极性,鼓励科研人员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破解疑难问题,实现更多从无到有的突破。完善人才评价机制,破除“唯论文”等不良导向,重视服务国家战略、支撑地方发展引导,增强教师服务地方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制度性保障,完善人才发展容错机制,以最大诚意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和保护自由探索的良好氛围,让青年人才甘坐冷板凳、敢闯无人区,充分释放人才创新潜力。

4、加快推动产学研一体化进程

下好学科体系布局“先手棋”,提升学科发展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匹配度,拓展基础学科服务新质态领域的科研成果,探索新兴学科面向科技领域的生长点,将学科交叉优势转化为未来产业优势,布局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加强与地方产业创新要素对接,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依托大学科技园、产业园、学校成果转化中心、成果转化经纪人等,将科技创新成果按需应用于不同产业实践,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比较优势、资源禀赋与分工特色,切实提升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加速推动先进技术产业化,打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堵点,实现科研资源与产业资源的跨界纵横协同,扩大以新质生产力的“溢出效应”。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发展规划处)

2024-08-20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70242.html 1 3 地方高校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