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宁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要“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这一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新征程上高质量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根本遵循。高质量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鲜明的主题、明晰的任务、科学的安排,其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学是否“适于目的”即符合主体的价值诉求,是否通过教学使主体在知识获取和能力提升上有所“突破”,是否在过程与结果、时间与空间上呈现“卓越”,是否在质量评价上与设置的标准一致并达到“完美”。由此,至少可以从三个角度思考提升路径。
合目的性:高质量的思政课教学涵摄价值诉求
价值诉求是理解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逻辑起点。思政课教学是一种体现主体属性的教育活动,其质量与主体的认知、实践等方面息息相关,故而有必要从是否有利于主体生存和发展、对主体的价值和意义来评判质量有无或高低。需要指出的是,价值诉求呈现两种不同程度的取向:一种是追求长远的理想的价值诉求,一种是追求时效的现实的价值诉求。在衡量和评价教育质量时,不是作非此即彼的简单化判断,而是以两种价值诉求的最佳平衡点作为质量的依据和标准。
一方面,高质量的思政课教学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理论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聚焦新时代新征程思政课教学的使命,不断提高大学生理论素养,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这是提高新时代新征程高校思政课质量的必由之路。
另一方面,高质量的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青年树立崇高理想,是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经验。新时代新征程上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最紧要的是对大学生进行深入系统的创新理论教育,把先进理想学习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高校大学生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更加自觉地担负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合规律性:高质量的思政课教学注重问题突破
问题意识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关键。高质量的思政课教学,就是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中不断走向卓越。所谓“卓越”,就是超出一般,出色优秀。高质量的教育是质与量的辩证统一。追求卓越遵循质量互变规律,强调教育应由量变向质变转变,实现两个方面的突破,即过程和结果、时间和空间的实质性提升。
从过程和结果看,思政课教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相关主体在学习中积累了某些方面的知识、增长了某些领域的本领。然而,这种教育不只是局限在量变层面上的提高,而是要使大学生通过学习实现自我反思反省,取得知识、认知、能力、品德等全面发展。概言之,提高质量就是一个不断追求卓越并进一步破解难题的过程。例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思政课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关注社会热点、时事政治,用所学理论分析现实问题。强化实践锻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从时间和空间看,教育总是在一定时空中进行,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追求卓越。如前所述,主体的价值诉求是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逻辑起点。这种诉求是动态的,会随时间、空间和社会环境等不同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是否能随时间和空间调整思政课教学内容,不断创新和探索教学形式,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路径。高校思政课教学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创新运用案例式、体验式、探究式、互动式、分众式、专题式等教学方法,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合规范性:高质量的思政课教学严守规则规定
严守规则规定,就是思政课教学要合乎相应规范和评价指标。这项工作的开展,必定有一系列需要参考、落实的具体规范和衡量指标。如果思政课教学能够按照规范进行并达到所规定的指标,这就是高质量的工作。
一方面,高质量开展思政课教学有赖于相应的规范。从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看,合规范性意味着有章可循,要严格执行一系列规定规范,防止“条文虚置”“制度空转”。《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等文件是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基本依据,高质量的思政课教学须按照相关规范所规定的目标、任务、步骤等要求进行。
另一方面,高质量开展思政课教学须有一整套指标体系。用数据测定质量,是最客观、直接的描述,评价指标是表征这些数据的具体元素和基本参照点,高质量的思政课教学必然在教育方式、内容、过程、结果等项目上与预设的指标完全符合。
(作者为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