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小哥背着AED上班:让“救”在身边成为现实

罗志华

入伏后的武汉高温不断,“90后”外卖小哥赵彬无惧烈日,每日骑着电动自行车,穿梭于大街小巷。最近,他的背上多了一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通体红色格外显眼。7月21日,赵彬告诉记者,“我希望做这方面的尝试,发挥职业优势,努力促进急救技能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责任”(7月23日《健康时报》)。

赵彬不仅背着AED送外卖,他的电动自行车上常备救生圈、救生衣等急救物资。有顾客因此笑称,他是个“移动的急救站”,夸他“救人是主业,送外卖是副业”。在技术上,赵彬深切体会到急救知识和急救设备的重要性,因此自学了心肺复苏和海姆立克急救法。可以说,他送外卖到哪里,也将急救送到了哪里,所到之处,周围人的安全更有保障。

近年来,增强急救的流动性已经成为社会自发行动。比如,开着贴有“如需急救,请截停我”等车贴的车辆上街,随时准备为路人提供急救服务,已成为普遍现象,其中就包括很多急救技术娴熟的医护人员。此外,一些地方还将这类行为纳入志愿服务范畴,通过志愿者服务组织的带动引领,引导更多人参与流动急救。

除了个人和私家车参加流动急救,一些公交公司和出租车公司等也参与其中。去年2月,上海第一家公益急救车队成立,挂有“车内有AED,紧急时无偿使用”的车辆成为街头一景。2023年,北京、河南新乡、浙江宁波等地也先后出现了“公益急救车队”。此外,大连市10辆私家车常备AED形成“移动急救站”;浙江省衢州市的一些出租车自动配备了AED,通过“移动AED”汽车平台,建立快速急救响应机制。

外卖小哥人数众多,深入社会各个角落,接触面很广,因此,更多外卖小哥的电动自行车若能变成“移动的急救站”,势必大幅扩大急救设备与技能的覆盖范围,让有需要的人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得急救。

急救离不开爱心、技术、设备等基本要素,更需要模式创新。外卖小哥背着AED上班,可以在关键时刻发挥救人的作用,是急救模式的一次创新。期待更多类似创新举措不断涌现,以更多形式来扩大急救的流动性和精准性,让“救”在身边成为现实,将生命与健康的堤坝筑得更牢。

2024-07-24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65495.html 1 3 外卖小哥背着AED上班:让“救”在身边成为现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