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根凯
山海交融处,共富正当时。在宁波市象山县,昔日沉寂的老旧农房如今熙熙攘攘,农家乐、民宿、康养旅居等新业态蓬勃兴起,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象山县作为全省首个全面实施“三权分置”宅基地改革的试点,以盘活闲置农房为切入点,通过当地财政的精心布局和有力推动,让这些曾经“沉睡”的老宅重焕生机,成为“共富梦”的新载体(7月17日《浙江日报》)。
结合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政策,有效盘活闲置农房,对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和旅游增收、美化乡村环境,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立足当地生态产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新活力。以象山县为例,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全县累计盘活1685宗闲置农房,招引130个乡村产业项目,总投资21.6亿元,带动近三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速均超10%。去年,象山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4万元,其中,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占比43.3%,远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
盘活闲置农房,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改革任务,也是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早在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明确提出“实施拯救老屋行动”,按照“政府主导、镇村组织、市场运作、群众主体”的总体思路,以点带面、梯次推进,多途径盘活利用老屋,因地制宜发展民宿餐饮、文化创意、农村电商、艺术家工作室等新产业新业态,或利用老屋建设养老院、村民服务中心、民俗博物馆等设施,最大限度发挥老屋作用,激发乡村活力,带动兴村富民。
盘活闲置农房,关键在于创新利用方式,必须结合地方特色和市场需求,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价值最大化。比如,依托生态资源和文化特色,利用闲置农房打造“民宿+农家乐”旅游观光综合体项目,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还能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比如,利用闲置农房开办健康养生基地、养老院等,发展乡村“银发经济”,鼓励引导非本地人士在乡村居家养老;比如,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文化创意、电商直播等服务业,吸引各类人才来乡村创业就业,提升闲置农房盘活的实效,增强内生动力……
盘活闲置农房离不开政策引导和财力支持。一方面,需聚焦村情民意,充分保障村民合法权益,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协商机制,落实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合理利用好闲置农房资源,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激活创新发展“引擎”;另一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各地统筹财政资金,比如对闲置农房盘活利用达到一定规模的乡镇和村进行奖励、补助,推动闲置农房的有效盘活和利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