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向医护人员抛“绣球”切中管理要害

罗志华

近日,国家医保局连发公告向医疗机构和一线医护人员抛出“绣球”,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典型案例及“检查检验类”科普文章,密集释放出“三医”(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的新信号,受到定点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广泛响应(7月17日央视网)。

医保部门和医护人员属于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是否存在过度诊疗?限额超标没有?使用贵药或特殊药经过医保审批了吗?病历中有没有暗藏猫腻……医保部门提出的这类问题,医护人员不敢马虎对待。反过来也是如此,医护人员在使用基金时若做手脚,往往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面对医护人员,医保基金监督也不敢马虎。一方是基金的管理者,另一方是基金的使用者,双方似乎应该“板起脸来做事”,而不是抛“绣球”。

但实质上,医保部门与医护人员存在诸多共同目的,合作空间巨大。比如,两者都希望花更少的钱产生更好的治疗效果,这样既可以节省医保基金,又能体现医生高超的医术。且从理论上讲,一线医护人员监督基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节约出来的医保基金可以反馈给医疗机构,然后再通过科学的薪酬制度设计提高一线医护人员的待遇。

可以说,国家医保局向医护人员抛“绣球”,切中了医保基金管理的要害。一线医护人员对于各种骗保方式最熟悉,他们是征集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典型案例的最好对象,其作为行业内部监督力量,在关键时候可以起到“吹哨人”的作用。即使只谈现象,不涉及具体案例,医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也能起到完善医保基金监管的作用。向一线医务人员征集“检查检验类”科普文章,则有利于减少“撒网式”检查,让医生开单做检查、患者提出检查检验要求等,更加适用和精确,进而明显减少过度检查。

尤其是,一些医改面临的难题,可以在一线医护人员中寻找答案。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等付费制度改革推进较慢,各方分歧较大,医疗机构“喊亏”和医护人员“喊复杂”比较普遍,需要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医院薪酬制度改革难以破题,涉及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谁有资格获得更高报酬,如何分配才合理,他们心里最清楚。谁最了解,就让谁贡献改革的智慧,向一线医护人员征求并科学采纳意见,有利于尽快找到最佳改革方案。

“三医”协同发展,离不开广大一线医护人员的理解与配合。医保部门开了一个好头,不仅医保部门要着力调动一线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在医疗、医药的很多方面,也应该重视一线医护人员的作用。

2024-07-18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64626.html 1 3 医保向医护人员抛“绣球”切中管理要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