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妨读一读董桥

哲明

中国文字之美,不仅在于文字本身,更在于文字营造的意境。而把这一意境营造到极致的作家当中,董桥无疑是杰出的一位。

不妨先来领略一下董桥的书名吧:《记得》《绝色》《从前》《白描》《夜望》《小风景》《橄榄香》《青玉案》《旧日红》《品味历程》《旧情解构》《苹果树下》《读书便佳》《清白家风》《一纸平安》《字里相逢》《旧时月色》《今朝风日好》《文林回想录》《景泰蓝之夜》《记忆的脚注》《这一代的事》《乡愁的理念》《文字是肉做的》《没有童谣的年代》《保住那一发青山》《回家的感觉真好》《伦敦的夏天等你来》《跟中国的梦赛跑》等。这些文而不绉、恬淡隽永、雅韵袭人的书名,让人感受到作者笔致的平实、精妙和意味深长,也蕴含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缅怀、追寻和情真意挚。

文字运用之讲究、机智和灵动,是董文的底色。他的文笔太奇崛了,一些文字经过他的排列组合,怎么“色香味”就不一样了呢?雅而不娇,古而不涩,美而不腻,畅而不滑,野而不俗,奇而不怪,率意而为,摇曳多姿。有时落花无意,有时又处心积虑地追求诡谲。有时如漫天梨花,瓣瓣片片令人目酣神醉。有时则像老吏断狱,一字一句掷地有声。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文人趣味,传达着作者的生活阅历、文化情怀和修养品位,使读者的阅读路上佳句不绝、惊艳不断。有的书可以一目十行,有的书则需“十目一行”才能咂摸出点味道来,董桥的文章属于后一类。喜欢热闹的人读不了董桥,心性浮躁的人读不了董桥,急功近利的人读不了董桥。

对于文化家园的忧虑、期许和阐释,是董文的灵魂。他忧虑:金属、塑料和混凝土的堆积,正在日益压迫着“纸张和竹子拼凑起来的书窗和东篱”;“那些被机器时代的按钮按死了的闲情逸兴”何时才能回归;“燕子来时,关心的昔日黄昏庭园”还在吗?他期许:“经济、科技的大堂固然是中国人必须努力建造的圣殿,可是,在这座大堂的后面,还应该经营出一处让台静农先生抽烟、喝酒、写字、著述、聊天的后花园。”他阐释:“政治经济盘算的只是怎么支撑到这个星期六的中午一点钟,文化理想营造的则是可以延伸到下一个世纪的精神世界。”他认为:面对充溢着物欲、功利、焦躁的时代现象,当用“文化百味汤”来疗愈人类精神溃疡和性灵委顿。

他笔下的乡愁也是别有意味的。“偷闲再游一遍,雕栏无事,语燕呢喃,冷不防又飘来几片落叶,窸窣声里多了一层轻愁,晚风依旧习习,故事依旧好看。”赏阅董文,不像高度白酒喝一口火辣辣的,需要轻酌慢抿细细品,才能品出其中酒的醇香。一篇篇“思想散墨”“中国情怀”“文化眉批”“乡愁影印”,弥漫着文人雅士的情趣韵味,好看极了!

有情而不滥情、抒情而不艳情、情文情景交融,是董文的好戏。正如他自己说的:“牵涉七情六欲的文字都比较好看”。读董桥的散文,你有时能感觉到一种“暧昧”,而这种“暧昧”竟也是浸润着墨香的。比如,他这样形容人书之情:“字典之类的参考书是妻子,常在身边为宜,但是翻了一辈子未必可以烂熟;诗词小说只当是可以迷死人的艳遇,事后追忆起来总是甜的;又长又深的学术著作是半老的女人,非打点十二分精神不足以深解,最要命的是后头还有一大串注文,不肯罢休;至于时事杂文等集子,都是现买现卖,不外是青楼上的姑娘,亲热一下也就完了,明天再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面对日益快餐化的阅读,他揶揄道:“我情愿一页一页读完一千部纸本书,也不情愿指挥鼠标滑来滑去浏览一万本电子数据,冰冷冷没有纸感没有纸香没有纸声,感觉仿佛跟镶在镜框里的巩俐彩照亲吻。”在写给女儿的信中,他说:“你长大了,弟弟也长大了。你不在身边,弟弟还在身边。再过一年,弟弟也该到你那里去念书了。到时,家里会更静。你们的圣诞节会越来越热闹,我们的圣诞节会越来越寂寞。”淡淡的儿女温情撩人心绪。

谈笑之间的哲思、俏皮之中的学识、似带“游戏”的议政,是董文的智慧。他说:“散文须学、须识、须情。单单美丽是不够的,要有Information,有Message给人,而且是相当清楚的讯息。”“学问的旅程不能老在高速公路上奔驰,树丛中的羊肠小道,山村里的郊道荒路,往往才是跟性灵邂逅的福地。”他腹笥充盈,学识丰赡,文中古洋掌故常常间杂而出,运以妙手,调和相宜。同是写典故,他习惯于挖地三尺、翻箱倒柜,找寻出林林总总烟雨细节,呈现在读者眼前。有时,为了一个观点,竟能列出十几种古今中外的参考书,传递出丰富的历史和人文信息。让你读了之后,满足了学的愿望,增长了识的本钱。

一些理论问题,既有感性的景象描述,也有独具的理性思考。在《辩证法的黄昏》《樱桃树与阶级》《桨声灯影里的三段论》中,黄昏、樱桃树、桨声灯影,是感性的世界,辩证法、阶级、三段论则是智性的哲思。

一些现实问题,他写得风趣自然,寓庄于谐,亦庄亦谐,甚至带些“嬉皮笑脸”的味道,让人读了,拍案叫绝。

他是这样看股市的:“传媒关注格林斯潘皮包的厚薄,皮包瘦瘦的,太平无事,皮包胀胀的,就有风云变幻了。”对于美式选举,他说:“谁当总统?我说,无所谓,反正白宫的主人都成了你们美国人民的手帕,脏了洗,洗了又脏,抹抹洗洗之间,宫里的鬼魂也老得显不出灵了。”

他独辟蹊径选用毛泽东诗词概括读书的三种境界:“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此第一境。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此第二境。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此第三境。”

随处可见的妙喻、雅喻、洒脱之喻,是董文的特色。他眼中的春天样子是:“一夜之间,春天来了,因为女人衣服的领子忽然低下来了,而男人的衣领忽然松开来了。”面对丰盛美食,他洒脱地说:“老天爷太忙了,暂时忘了分配一点糖尿一点血压一点胆固醇给我们,该庆幸过了六十的人还可以尽兴吃掉这顿美餐。也该庆幸我们的年纪缩短了我们的睡眠,让我们天天跟早起的小鸟一起觅食。”

他笔下的老先生是这样的:“银发稀薄,眉目清朗,鼻子一管湖笔,嘴唇是隶书‘一’字那一横,刚健神气,锋芒的下巴再一烘托,工工整整一张脸,一派清贵。”

他笔下的老妇人是这样的:“花白的头发长年绾着精致的发髻,微皱一张脸秀韵犹存,笑意不凋,每天早晨坐在花圃里看书的侧影娴静得像一幅淡彩画。”

他笔下的姑娘是这样的:“长发是乌墨,明眸是砚池,一脸胭脂晕是端溪佳石的韵致。”“好看得像山乡里无意中看到的一弯清溪,地图上找不到;也像一本买不起的初版书,书衣秀雅如新,站在书架前摸一摸翻一翻都甘心。”

他这样比喻小说和论文:“节外生枝多走一趟是小说,有条不紊一程到家是论文。”董桥的散文,颇具小说的意境和套路,处处节外生枝、藤延蔓绕、充满玄机,但走着走着,到家以后,细细一理,常常感觉可理的东西越来越多,越品越有味道。

不厌其烦地引用原文,原因在于董文里面经常出现一些“华彩乐段”,很难用别样的语言来替代其本身的生动、形象和逼真。

欲知其中妙趣,你不妨读一读董桥!

2024-07-17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64430.html 1 3 你不妨读一读董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