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芳
家人生病,家属无需陪护。一种新兴的“无陪护”病房正在宁波医院悄然出现,这种新的护理模式将使病人家属从繁重的住院陪护中得以“解脱”。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无陪护”病房试行一段时间以来,虽已受到不少患者及家属的欢迎,但是目前选择这种护理新模式的病人并不多。业内人士坦言:要想推广,困难不少。(7月5日《宁波日报》)
众所周知,“无陪护”病房,就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无需家人陪护,所有陪护工作由经培训的护理员完成。在“老龄化”与“少子化”日益严重的大背景下,医院推行“无陪护”病房,这无疑是一项益民措施。
据报道,“无陪护”病房与原先由家属“一对一”陪护相比,有三个明显的不同:一是护理员更专业,二是患者支出明显降低,三是减少人员流动,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可见,医院推行“无陪护”病房好处多多。
但据了解,“无陪护”病房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尴尬。一方面,很多家属对医院推行“一对多”的陪护新模式仍有诸多担忧。另一方面,费用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如何让“无陪护”病房叫好又叫座呢?笔者以为,还需双管齐下。一方面,亟须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推进医疗护理员职业化、规范化和专业化,让患者得到更专业、更全面的护理。如此,才能更好地服务患者,从而赢得更多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和好评。另一方面,亟须把护理费用纳入财政和医保支出范畴,不妨通过“财政支一点、医保保一点、患者出一点”的方式,让患者切身感受到“无陪护”病房的好处。
当然,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医院推行“无陪护”病房,还需切实提升陪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做到贴心服务、微笑服务、周到服务。如此,才能既让患者满意,又获得家属的好评,从而让“无陪护”病房实现“叫好又叫座”。
(欢迎投稿,来稿请发民生邮箱18716846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