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其洋
好的营商环境对经营主体而言,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不可或缺。好多次,在一些新闻报道中看到这样一句话:我们的营商环境,还远远没有到“天花板”。不由得心生疑问:营商环境有“天花板”吗?
天花板,借物喻义,指到顶了,程度非常高,几乎不能被超越。说营商环境远远没有到“天花板”,自然是说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经营主体办事更便捷更高效。这样讲,也容易引起误解和误导:我们的营商环境,总有一天会好极了,达到“天花板”,不用再改进和优化。这是不符合实际的,有必要辨析一番。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低层次需求满足了,就会产生高层次需求。过去,中国人愁的是“吃什么”“有没有”,现在愁的则是“怎么吃”“好不好”。同理,对于营商环境,经营主体的要求也会螺旋式上升,而不可能一成不变。特别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新事物、新产业层出不穷,如果营商环境不因势而变、转型升级,就必然会出现刻舟求剑、因循守旧的现象。就此而言,说营商环境有“天花板”,就与人的需求和社会发展规律相违背。
与过去相比,我们的营商环境确实优化了不少,有了更多超预期、个性化的服务。比如,就在浙江,20年前,办理营业执照需要一个多月,现在,资料齐全的,工作时间8小时内就可完成。比如,以前土地审批事项要盖100多个公章,耗时一年多,还有个别机关人员打着服务旗号“吃拿卡要”(据《浙江日报》报道)。现在,“最多跑一次”“零费用受理”“免申即享”等已经成了政务服务的普遍形态。比如,以前企业、市民办个事,要跑好几个部门、好几个地方,往往“奔断腿”“磨破嘴”。现在,政务大厅里设立综合服务窗口,“一个口子”受理、流转,督办、反馈,等等。确实,过去一些很难想象甚至不敢想象的事情,在今天看来,已是稀松平常,现在的营商环境真有达到“天花板”的感觉。但是,认真听听一些企业的抱怨和烦恼,就不难知道,我们的营商环境需要改进和优化的地方仍然很多,绝不能自我满足。
营商环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务环境,而政务环境是由人塑造的。人的潜力和创造力是不可限量的,甚至是无穷无尽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是人的普遍追求。营商环境的优化,主要表现为机关效能的提升,跟机关作风的优化密不可分。而转变和优化作风,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一些作风问题是有顽固性、反复性的,不但很难根治,还容易反弹。人的发展不能僵化,作风优化不能停滞,这样,对营商环境的改造和优化就会不断演进,永无止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没有有力的法治保障,提升营商环境的稳定性、透明度和可预测性就不可能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已经有了极大进步和完善,但正所谓“时易世移,变法宜矣”,环境在变、形势在变,法治就得跟着变。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法治,只有不断完善的法治,这也说明,回应瞬息万变、迭代升级的市场需求,营商环境的法治化水平就得不断提升和突破,而不可能有什么“天花板”。
现在的世界和市场,追求的是互联互通、融为一体。且不说谁有资格和能力设定营商环境的“天花板”,就算真的设定了这样的“天花板”,是不是就可以说,一地、一国达到那些标准了,就可以“躺平”了,不用精益求精了?显然不能。因为,所有的理论和标准,都只能服从和服务于实际,而不能限定和阻止实践。我们说,改革永无止境,开放不会停步,就是因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永无止境。优化营商环境,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一部分,就算只是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我们也要不断加压鼓劲、快马加鞭,而不是自我设限、止步不前。
说营商环境没有“天花板”,套用一句广告语就是: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也可以说,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我们应该做的是,适应时代变化,强化问题意识,永不满足,不断攀升,让营商环境一天比一天更好,让经商办企业做事情越来越“丝滑”,以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让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更加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