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郑和下西洋留下什么?

祁海宁(南京师范大学文博系教授)

从1405年至1433年,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开创了世界航海史和中外交流史上空前的壮举。著名的《郑和航海图》从明代流传至今,其全称为“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这张图明白地揭示出南京在郑和下西洋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郑和下西洋,留下什么?

最直观的是留下了一大批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的宝船厂,是郑和宝船的主要建造基地,可同时修造数十艘各型海船,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造船厂。位于龙江关的天妃宫,是明成祖朱棣应郑和的请求,敕令工部建造的最高等级的妈祖庙,将沿海地区流行的民间信仰上升为国家意志。静海寺是朱棣为庆贺郑和第二次下西洋平安归来所建,寺内保存了郑和从海外带回的佛像和稀有树种。永乐六年,浡泥(文莱的音译)国王麻那惹加那乃亲率使团随郑和访华,受到明成祖的礼遇,其后他不幸染疾,遗嘱托葬中华,气势宏大的浡泥国王墓由此矗立于南京南郊,成为中国与文莱世代友好的历史见证。

郑和留给我们更重要的是开拓进取精神。譬如,南京本为内陆城市,紧临长江是其重要优势。长江既为经济上的大动脉,也曾是江东政权偏安一隅的天堑,而郑和船队则将长江变成了走向海洋的通途。郑和在《天妃灵应之记碑》中写道:“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域,迥隔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2010年南京出土了郑和副使洪保的墓志铭,其中有这样的记载:“乘大福等号五千料巨舶,赍捧诏敕使西洋各番国……航海七度西洋,由占城,至爪哇,过满刺加、速门答刺、锡兰山,及柯枝、古里,直抵西域之忽鲁漠斯、阿丹等国……在数万余里,中国之人古未尝到。”虽然经过了数百年,这段文字之中的豪迈之气仍然溢于言表。

郑和下西洋的开拓进取精神,恰恰正是当下我们向海图强最需要的时代品格。

南京大报恩寺是明成祖朱棣修建的皇家寺院,其中的琉璃塔九级八面,高78米,通体以五彩琉璃为装饰,精美绝伦,曾有“天下第一塔”的美誉。十七世纪后半叶,该塔被介绍至欧洲,西方人将它视为中国的标志性建筑,给予极高的评价,安徒生还将它写入了童话。该塔顶部安装的承露盘、宝珠,色泽金黄,望之如同黄金所铸,其实所用的材料是郑和从暹罗(今泰国)引进的优质黄铜,时称“风磨铜”,它们也是明代所铸宣德炉的主要材料。明人张岱这样评价琉璃塔的成功:“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风磨铜的故事告诉我们,优秀文明成果的诞生离不开中外文化、技术、物资的深入交流与合作。

2024-07-02 祁海宁(南京师范大学文博系教授) 观点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61639.html 1 3 郑和下西洋留下什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