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历史文献丛书》的编纂进路思考

宁波有着发端于井头山的8000余年文明史、起自句章古港的2500余年港城建设史、唐代构筑子城以来1200余年的中心城市发展史,阳明文化、海丝文化、藏书文化、商帮文化熠熠生辉。作为“一方之全史”“一地之百科全书”的宁波历史文献详实记载了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承。“甬上文献,至宋而始盛”,硕彦名儒立德立言,世情风物皆成文章,仅《四明经籍志》辑录本地著述已超过5000种。十余年来,《宁波历史文献丛书》编纂成果丰硕,也产生了一定社会影响。下一步,要重绎定位、拓宽思路,让文献编纂的悠久传承在现代社会中“活”起来,使越来越多的受众从文献中感悟历史和时代旋律。

做好继承守护,进一步挖掘港城文化的“根”与“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以化人,文以载道,中国古代典籍历来就有资政育人的良好传统。宁波地方历史文献也是如此。这些文献记录了甬城的历史变迁,如同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将宁波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宁波历史文献丛书》为后人研究宁波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为文化传承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地方志工作者要了解和熟悉历史文献,通过研究历史文献,挖掘更多的宁波元素,深入探求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把港城文化的“根”和“魂”挖掘出来,助力港产城文深度融合发展。

做好转化运用,努力为建设现代文明宁波样本贡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与创造性发展之间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地方志工作者一要心怀“国之大者”,结合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守正创新、示范先行,做好文献整理工作,为宁波打造精彩呈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城市样本提供基础性、标志性文化产品。二要开展全体系、多维度、多层次的话语转换,把场景从文字转化为现实,激发文献的现代价值,使读者用沉浸式的体验方式感受典籍在历史长河中的源起与流转,能够真正看得懂经典中的文化精华,让这些典籍真正地从“象牙塔”“故纸堆”中走出来、真正地“活起来”。三要强化历史文化为民导向,将历史文献整理与树人育人结合起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精神富有、推动共富先行。四要将历史文献整理工作融入重大文化工程和文化地标建设,对宁波历史文化典籍再开发、再利用,使历史文献整理成果在文物发掘研究、历史遗存保护修缮中发挥更大作用。

做好推陈出新,进一步打响《宁波历史文献丛书》文化“金名片”。地方志工作者一要继续摸清文献家底,萃取历代文史精华,重点攻坚古代宁波海洋文献、近代海外涉及宁波文献、宁波籍著名人物作品以及稀见孤本等,加快征集出版。二要注重协同发力,将文献整理及保护放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争取一体谋划、共建共享。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将这些历史文献存储、展示、传播,推动更多专家学者来研究宁波历史文化,谱写当代甬城华章。三要把历史文献作为城市交往的一项重要内容。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是得益于中华文化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开放是宁波最大的优势,经济要开放,文化同样也要开放,无论是对内提升先进文化凝聚力感召力,还是对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都离不开文化的开放。通过借助各种文化交流平台,把《宁波历史文献丛书》推出去,通过体现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提升宁波城市形象和品质,在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中体现宁波担当,在文明交流互学互鉴中更加坚守文化自信。

(宁波财经学院 曾宪福)

2024-06-27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60479.html 1 3 《宁波历史文献丛书》的编纂进路思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