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冯瑄
这是一次漫长的采访。从开始到最终成稿,大概耗时一个月零三天。
犹如本篇文章的主角——中国大运河(宁波段),从一条线性的段,到一张网状的河,最终成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从初识、懵懂,到基本熟识、有点喜欢、有点沉醉,于是打开笔记本电脑,在某一个凌晨,敲下这些林林总总。
“河海交汇、丝路扬帆”。这是中华海洋文明探源第五篇的主题。
“接单”之初,是一头雾水。宏大叙事之下,该如何起笔,如何用人的故事,讲述这条流淌千余年的水道。
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宁波唯一。关于它的历史和价值,早在申遗前后和最近十年间,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梳理和解读。
那么,不妨换个视角,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触摸这“千年”脉动。
于是,登船,和现代跑船人高红斌夫妇一起,重走六百里河道。
最终,庆安会馆、宁波帮博物馆、水则碑、高丽使馆旧址、永丰库遗址公园、江厦公园、三江口、丈亭老街、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等地的采访碎片得以串珠成链。它们和跑船人一起,讲述宁波大运河“通江达海、运济天下”的新时代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浙江要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要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赓续历史文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河海博物馆(暂名)的相关工作仍在推进中”“今年10月24日,宁波博物院将组织召开《河·海·港·城——大运河与宁波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进一步夯实河海博物馆(暂名)建设的理论根基”……
或许,河海博物馆(暂名)的筹建,将开启中国大运河(宁波段)活化利用的新篇章。
又一个十年。更多的起笔和运笔,交给政府部门、业界专家和民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