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时代的“追光人”

——写在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

记者 成良田

每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都是历史厚重的坐标。

今天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每年的5月30日,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节日。

在城市发展的征程中,一位位科技工作者,犹如岁月长河里的光。在实验机房、田间地头、制造车间,他们辛勤耕耘、上下求索、发光发热,用科技创新点亮美好生活。

他们,以科技支撑一座城市的创新发展;这座城市,也用温情守望着他们。

致敬那一份非凡成就

这个5月,甬江实验室科研团队又拿到一个重要奖项,创下一项历史。

数天前,被誉为显示行业“奥斯卡”的2024年国际显示周在美国加州圣何塞市召开。在汇聚全球顶尖显示科技的舞台上,甬江实验室携带自研的高精度人眼模拟设备首次登台亮相,就摘得创新区最佳原型机奖,成为历史上首个问鼎此项殊荣的中国机构。

“模仿人眼,优于人眼。”国际信息显示学会中国区总裁严群评价。

八个字,字字珠玑,道出了成果含金量。

只要戴一副眼镜,就可去世界上任何地方,或把任何地方和人带到身边,实现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无缝体验。

这是甬江实验室新型显示与感知研究中心科技工作者的一项前沿探索。

8个月时间,首台原型机;3次迭代,世界领先。这是宁波科技工作者的一大步,也是全球显示科技探索的一大步。

“先行者。”该中心研究员赵蕾如是定义团队的研发,“当我们认定一个方向,就敢于挑战别人觉得不可能的事情”。

每一次科学探索,都始于心中那一束光。它们因相同的信仰和志向,汇聚成精神的火炬,探索未来的路径。

同一片土地上,另一位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蒲吉斌,则把解决国家需求的重任扛在肩上。

一根长2.7米的管子,看似不起眼,却是第四代核电快反应堆核心部件之一——动导管。

在快反应堆内部工作时,需经受高温腐蚀、辐照等极端环境的考验。蒲吉斌的工作,就是要为它穿上一层防护“盔甲”,让它安全可靠地使用40年至60年。

24小时,三班倒。蒲吉斌和团队以坚韧意志,和时间赛跑,全天候测试实验进程。经过高强度攻坚,成功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我国快反应堆构件表面防护材料技术的国产化和自主可控。

在科技探索最前沿、关键技术研发“战场”,一位位科技工作者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登上了一座座科技高峰,创造了一个个创新佳绩。

这是一份硬核数据:近年来,宁波科技工作者,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0项,在半导体材料、深海耐压防腐材料、工业操作系统等领域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制出一批支撑“国之重器”的自主创新产品;截至4月底,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9802件,6年增长150%。

弘扬那一种伟大精神

在职业技术学院10年时间,选择研究方向花了8年,40岁才获第一项省基金,46岁获第一项国家基金……

这是宁波首位自主培养院士杜时贵的成长经历。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杜时贵40年来坚守科研“冷板凳”,实现抗剪强度的整体换代与技术变革,引领我国抗剪强度总体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为我国工程地质领域跨越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一种精神,就是一种奋进的力量;一次讲述,可能影响一生。

4月2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波大学教授杜时贵精彩开讲,台下是数百位宁波学子,线上还有四川凉山、新疆库车等地的众多学生。

科学星空浩瀚无垠,成就“院士之乡”美名,点亮了创新之城的璀璨。

童第周、贝时璋、谈家桢、屠呦呦、陈剑平、杜时贵……宁波籍科学家在各自领域闪闪发光,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他们身上,涌动着的科学家精神,像是一束束清澈的光,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人投身科学。

“科学家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市科协有关负责人说,“为点亮科学之光,全市科学家精神弘扬工作正体系化推进。”

1月6日,宁波帮博物馆一场展览,让中学生小杨久久不愿离去。

以生命科学为视角,27位宁波籍科学家的主要事迹、突出成就和群像特征,一览无余。

“每一位都是一本厚重的书,他们彰显的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为核心的科学家精神,让人深受教育。”小杨说。

这场展览,就是“生命守护者——宁波籍生命科学家特别展”。“希望通过展览,展现宁波城市魅力,传播城市文化基因,赓续传承宁波籍科学家的精神。”市科协有关负责人说。

弘扬科学家精神,何止一场展览。

去年以来,宁波构建形成内涵挖掘、阵地建设、宣讲宣传“三位一体”工作格局,相关经验做法被多家国家级媒体集中报道,“新时代弘扬科学家精神模式创新研究”课题入选中国科协深化改革试点。

组建宁波市科学家精神宣讲团,聘请薛群基院士、赵玉芬院士为名誉团长;揭牌“科学家故事众创空间”交流服务中心,推动科学家精神故事化、艺术化、情景化;组建科学家精神传播联盟,打造科学家精神弘扬融媒传播平台……在宁波,科学家精神弘扬,在创新中不断深化。

点赞那一份温暖服务

本周六,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将在宁波开讲。

这是去年11月以来,第三场“对话诺奖”活动。宁波的科技工作者,可以又一次与顶级科学家直接对话。

此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以色列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阿龙·切哈诺沃,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兰迪·谢克曼分别来到宁波,分享医学领域的重大革命和前沿变革。

“顶尖科学家频频做客宁波,正是市科协发挥自身优势,吸引全球高端智力,助力科技工作者加强学术交流、开拓视野、感受大师魅力的重要举措。”市科协有关负责人说。

今年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宁波主场活动中,宁波市“科学咖啡馆”正式揭牌,这是宁波促进高端学术资源分享、更好服务科技工作者、助力宁波创新型城市建设又一重要之举。

“科学咖啡馆”以人为核心,以咖啡为媒介,以科技为主题,是一个线上线下结合的专业化、社交型平台,是一个可以自由聚会、交换意见的科学空间。

今后,“科学咖啡馆”将不定期举办大师对话、成果发布、科企沙龙、项目路演等活动,促进科技专家、企业实体、创投资本跨界对接交流。

服务科技工作者,既讲细节,更要平台,还要氛围。

财政科技投入每年按不低于20%的增速支持科技创新;落实全社会研发投入行动,今年研发投入强度提升到3.3%;以一流水准打造甬江科创区,甬江实验室、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等重大平台建设全面推进;丰富在甬高层次人才及家属的文化生活,组织“新质生产力科普游”活动……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周到贴心的温暖服务,正吸引一批批科技工作者扎根宁波、拼搏宁波。

“我作为一个山东人,2012年前,别说宁波,连浙江都未曾踏入。选择宁波,完全是因为宁波在产业基础、营商环境、创业条件以及对科技人才的重视等方面具有非常好的声誉。”说起“第二故乡”宁波,宁波韦尔德斯凯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技官贾庆伟如是点赞。

2024-05-30 ——写在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55529.html 1 3 致敬时代的“追光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