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银凤 文/摄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加上《越女剑》,代表了金庸的15部武侠小说,他笔下的江湖,是多少人的少年梦?
2024年是金庸先生100周年诞辰,3月20日至21日,笔者参加了由嘉兴市与浙江省记协联合开展的“全国文化名家名记者嘉兴行”活动。南湖、烟雨楼、中国斗牛馆、子城、海神庙、金庸故居……两天时间,走过嘉兴大地上的一个个“金庸坐标”,实地感受了金庸故里的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
金庸是嘉兴的金庸、浙江的金庸,更是世界的金庸。在他汪洋恣肆、才情纵横的武侠叙写中,无不流露出浓浓的故乡情结。
山河无故人,江湖依旧在
嘉兴水网密布,河道纵横,家家临水,户户枕河。嘉兴的地名中,多有带水的,有湖、河、浜、泖、荡、漾、泾、港、滩、溇。
在许许多多的小湖小河中,最有名的是一浜一湖。一浜是马家浜,人类文明的曙光在此升起。一湖是南湖,中国革命的航船由此启程。
不为人知的是,南湖也是金庸武侠世界的起点。
“湖面轻烟薄雾,几艘小舟荡漾其间,半湖水面浮着碧油油的菱叶,他放眼观赏,顿觉心旷神怡。”在《射雕英雄传》里,金庸先生借着大金国六王爷完颜洪烈的视角,带着读者游览了南湖。
“金庸笔下写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南湖,南湖烟雨是他灵感的源泉。”坐上南湖的游船,全球金庸迷群英会名誉会长、金庸读书会会长袁斐介绍,南湖是金庸武侠世界的起点,丘处机和江南七怪在这里斗法,定下了十八年后烟雨楼比武之约。
大玩家、大文人张岱在《陶庵梦忆》里有句话:“嘉兴人开口烟雨楼,天下笑之。然烟雨楼故自佳。”
若论知名度,南湖恐怕是在嘉兴之上。而大名鼎鼎的烟雨楼,因了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句,更显意境悠远。嘉兴当地老人中流行一句话:“走过三关六码头,看过嘉兴烟雨楼。”烟雨楼和奉化芋艿头(有道是“走过三关六码头,吃过奉化芋艿头”)一样,都是见过世面的标志。搁现在,就该说“走过三关六码头,站在跨海大桥口”。
而当真登上烟雨楼,望着如今的南湖,心中不禁感慨: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江湖儿女不仅侠肝义胆,还有着江南水乡独有的温文尔雅,或许就是家乡风情烙印在他的骨子里。
除了南湖的水,烟雨楼的风,还有醉仙楼的酒,南湖的船拳……在金庸的笔下,记忆中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景,都写入了他江湖群侠的平行空间里。
从人生原点,看他笔下江湖源头
“只见远处一条白线,在月光下缓缓移来。蓦然间寒意迫人,白线越移越近,声若雷震,大潮有如玉城雪岭,自天际而来,声势雄伟已极。大潮越近,声音越响,真似百万大军冲锋,于金鼓齐鸣中一往无前……”这段出自《书剑恩仇录》的描写,堪称经典,潮涌之势,潮涌之声,仿佛近在咫尺。
出生于海宁的金庸,自小就喜欢看潮,据说还曾在盐官的海塘边露营,枕着涛声入眠。钱江潮起潮落,是金庸小说里一个特殊的象征符号。
金庸创作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中主角和故事原型都来自海宁,金庸细致描写了海宁盐官的海神庙和钱塘潮等,某种意义上,海宁正是金庸笔下武侠江湖的源头。盐官,一直伫立在钱塘江畔守候着潮起潮落。
现下还没到观潮的日子,江中的潮水,虽没有翻江倒海的磅礴,却也是奔流到海不复回,别有一番景致。
1992年到2008年,金庸六次返乡,只要有机会,他都要去盐官看看伴随他成长的海宁潮。他为海宁潮题“天下奇观”。
不知当年的金庸到底看过多少次的潮起潮落,才有他江湖里写不完的钱塘潮涌。
行走、采风、思考,越是走进金庸故里,越是为这片土地的风物、历史所感染。
走过了金庸去过的地方,回到他出生的原点——海宁市袁花镇新袁村的赫山房,他在这里出生,度过了13年时光。
整幢宅院绿树掩映,坐北朝南,白墙黛瓦,飞檐斗拱,是典型的江南晚清民居建筑。整个建筑有五进,每进之间有两米宽的南北走廊,有墙门和天井,墙高六米多。一入故居,抬头便看见康熙御笔的匾额“澹远堂”,左右木柱挂着楹联“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也是康熙对查家的评价。
从1357年起,查氏就在此耕读传家,到金庸出生时,查家已在海宁繁衍生息了567年。
数百年文脉不绝。金庸的父亲查枢卿毕业于震旦大学,接受了西洋教育。金庸自幼学贯中西,这才形成了独特的写作风格。
这里,是他的文学原乡;这里,有他的精神底色。
曾是滨海盐田处,何时归看庵东潮
与金庸的故乡袁花镇一海之隔的,是一个叫“庵东镇”的小镇。与袁花镇临杭州湾南北相望的这个浙东滨海小镇,也被金庸写入了小说。
庵东镇旧时是浙东著名的海盐产地。这里原为一片海涂,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才开始围筑永清塘(今称六塘),而后演化成集镇,贸易繁荣。海塘滩涂间晒盐的情形如今已不复见,但笔者在《倚天屠龙记》中读到了曾经的滨海盐田。
《倚天屠龙记》中武当三侠俞岱岩在福建诛杀盗贼后,取道浙东钱塘江畔赶回湖北武当山,当路过余姚县庵东镇(现属慈溪市)时,望见海边的盐田,“一片片光滑如镜、七八丈见方,便是水磨的桌面也无此平整滑溜”。独自嗟叹:“吃了三十年盐,却不知一盐之成,如此辛苦。”寥寥数语,将旧时庵东盐场描写得真切传神,宛如亲见。接着,写俞岱岩投宿庵东镇小客栈,深夜与操着浙东口音的盐枭争夺武林至尊屠龙宝刀。
金庸的15部武侠名著各有精彩,唯独这部《倚天屠龙记》,精彩之外,于宁波人竟还有一种别样的“乡愁”。
3月11日,金庸浙江地图《金庸江湖28景·“浙”里图鉴》正式发布。图鉴精选了金庸武侠小说中提到的28个浙江地标,其中庵东镇也赫然在列。
金庸为何特意点出“庵东镇”?这或许可以从傅国涌所著的《金庸传》中找到理由。
傅国涌在传记里提到,1937年,日寇入侵,袁花镇惨遭轰炸,金庸之父查枢卿带着全家渡海逃难到对岸的庵东镇暂避战祸,岂料夫人徐禄身染重病,不幸在庵东逝世,亦葬于此地。当时金庸在嘉兴上学,无法赶来,所以未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对于慈母埋骨之所,重情义的金庸自然抱有特殊的情感,于是日后也就有了《倚天屠龙记》中各路江湖豪杰在“庵东镇”深夜争夺武林至尊屠龙宝刀的惊险故事。
沧海桑田,白云苍狗,今天的庵东镇,已成为前湾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座杭州湾跨海大桥直通甬、嘉两地,使天堑变通途,庵东更成了重要的桥头堡。
在金庸的故乡,海宁盐官是观潮胜地,而庵东人从小也在杭州湾畔观潮。“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斯人已去,江湖已远,唯有东海边那奔涌而来的潮水,仍复滚滚东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