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璐娜
郑乃婷 卓博寅
每周六晚7时,锦屏街道长汀未来社区居委会二楼的活动室里便渐渐热闹起来,30余名平均年龄约55岁的辖区居民身着各式旗袍,陆续抵达。她们笑语盈盈,相互问候,分享着生活中的趣事。当悠扬的乐声响起,她们随着节奏翩然起舞,手势柔美,步调从容,各色旗袍在灯光下流转生辉,宛如一朵朵在夜色中绚烂绽放的鲜花。
这里,既是社区旗袍队的练习场所,更是中老年居民展现自我、交流情感的温馨家园。这支成立7年之久的队伍,已从最初的简单走秀,发展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亮丽名片,书写着关于美丽、友谊与成长的动人篇章。
温馨启程:
从地下室到活动室的蜕变
长汀未来社区旗袍队的故事,源于社区的一次温暖倡议。2018年秋,社区工作人员在日常交流中注意到,不少居民对旗袍走秀抱有浓厚兴趣,渴望拥有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于是,社区决定牵头组建一支旗袍队。
倡议发出后,起初,只有仇杏芝等少数几名居民怀着对旗袍走秀的热爱,率先加入。刚开始走秀时她们略显生疏,却充满热情和快乐。在一次社区活动中,跃跃欲试的居民亲眼见到走秀队伍一起排练、一起欢笑的场景,那份快乐与自信迅速感染了在场的社区居民。
“听说她们走秀特别开心,我也心动了。”后来加入的居民张佩虹回忆道。就这样,旗袍队的成员数量如滚雪球般逐渐扩大。
组建初期,队员们还只是穿着家常服装练习。没有专业场地,社区就贴心地腾出一间地下室,装上整面镜墙。每周六晚上,她们聚在这里一遍遍练习基本步法,互相指点、彼此鼓励。在当年“村晚”的舞台上,她们的走秀表演赢得了满场掌声,这让她们更加坚定了“一起追求美、分享快乐”的初心。
转折发生在2019年。社区请来了专业走秀老师为队员们进行系统指导,训练越来越规范。更让人惊喜的是,社区还为大家购置了第一批旗袍。当这些旗袍送到活动室时,欢呼与惊叹声不绝于耳。大家迫不及待试穿、彼此欣赏,甚至有队员自费添购更多款式,期待在舞台上展现更好的自己。
如今,社区旗袍队已拥有30多名固定成员,活动空间也早已焕然一新——明亮宽敞的房间、舒适的空调、专业的音响设备,陪伴队员们继续书写与美同行的社区故事。
美丽绽放:
每个人都是舞台上的主角
“在这里,我不是谁的妈妈、奶奶,我只是我自己。”加入旗袍队两个月的居民郑幼宏抚着淡绿色的旗袍开心地笑着,她仍记得首次训练时的忐忑,“连基本台步都走不稳,是张姐借我旗袍,老师手把手纠正手腕角度。”如今51岁的她已能从容驾驭《茉莉花》的扇舞,在近期的演出中收获满堂喝彩。
队员们用优雅的身影和自信的笑容,生动诠释着:美丽从来无关年龄,退休生活同样可以熠熠生辉。郑幼宏坦言最初缺乏信心,但在队员们的帮助下,现在已能自信登上舞台,退休生活变得充实美好。
52岁的周雪娟是队里的“元老”,从2018年坚持至今,7年来,风雨无阻的训练让她的生活焕发新生。“老公和儿子都很支持,老公会开车接送我练习。不管是在刚开始还是现在遇到困难,我都会在家对着视频反复练习。”周雪娟说。最让她感动的是儿子的鼓励:“妈妈在退休后反而更年轻了,穿了旗袍特别好看,要坚持下去。”她笑着展示手机里家庭群的聊天记录。
像周雪娟这样的“全勤队员”不在少数,还有如70后居民张佩虹这般的“斜杠成员”——作为仍在工作岗位上奋斗的职业女性,她总把周六的训练称作“心灵SPA”:“踩着《茉莉花》的节奏走台时,所有工作压力都随着裙摆飘走了。”
旗袍为媒:
织就社区共乐网络
“旗袍自带东方气韵,一穿上身,整个人就不一样了,显得格外温婉大方。”队员董秀娟分享道。队里多数成员没有走秀经验,看似简单的台步实则不易。队员们常需脚踏高跟鞋,反复练习各种动作,一训练就是几个小时。
面对困难,大家没有退缩,反而互相加油打气。如今,这支队伍已成为连接邻里情感的温暖纽带。在银泰城“母亲节”专场演出中,她们表演的《茶香夜雨》赢得了全场喝彩。舞台上,她们步伐轻盈、动作整齐,每一个转身、每一次抬手,都展现出旗袍古韵流转的东方之美。在社区迎新年晚会上,她们身穿传统苏绣旗袍,在悠扬典雅的音乐中手执油纸伞款款而行,勾勒出古典雅致的东方曲线,赢得了居民的热烈掌声。78岁的王奶奶开心地说:“看着她们走台,就像看见自家女儿在发光。”
这种居民共乐的文化凝聚力,正悄然重塑着社区的日常。每周训练时,常有年轻妈妈主动来帮老队员盘发,社区志愿者记录训练花絮,居委会还准备了旗袍队专属的养生茶点。正如队员们在表演手册中写下的那句心声:“旗袍扣起的不仅是衣襟,更是人心。当盘扣扣住30颗心,社区便有了家的温度。”
夜色渐沉,活动室内的灯光却愈发温暖明亮,将每一个队员的脸庞映照得神采奕奕。大家随着旋律缓缓移步,身姿摇曳间,流转的不仅是旗袍的华美,更是邻里一同欢笑、一同进步的热闹劲儿。
在这里,年龄的界限早已模糊不见,唯有对美的共同追寻以及对这种共乐氛围的深深眷恋。长汀未来社区旗袍队以旗袍为媒、以欢乐为墨,绘就了这个时代属于社区的美好共乐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