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康诗文
通讯员 竺盛涌
在三江口滨江健身步道,市民散步、骑行、跳舞,尽享如画江景;在宁波生命科学城,曾经的“脏乱差”区域变身中央公园与精灵鸟乐园,碧水绿意交织,成为居民休闲打卡的“网红地”……
地处宁南板块的方桥街道,因水而生、依桥而兴。近年来,方桥以“两山”理念为指引,执“生态笔”,深耕绿色发展、攻坚环境整治、优化产业结构,以生态优先推动城乡深度融合,绘就了一幅“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映生辉的生动图景。
环境焕新,重塑城乡风貌
穿行于方桥生态长廊,绿树繁花簇拥着清澈江水,白鹭时而轻盈掠过,步道蜿蜒、草坪如毯,勾勒出宁奉平原上一道灵动的绿色脉络。“以前这里尘土飞扬、垃圾乱堆,如今空气清新、环境宜人,我每天都愿意来这里走走。”正在散步的市民赵大爷笑着说道。
面对大开发曾带来的环境压力,方桥街道以制度创新推动治理升级。从2019年起,街道引入“大物业”管理模式,由浙江亚太酒店物业服务公司统筹环卫、河道保洁等七大领域,有效破解多头管理、资源分散、服务空白等难题,实现市容环境精细化治理。
水生态修复同步推进。自2019年起,方桥街道先后完成各村污水管网、建成区共计10处市政管网改造与修复,疏通污水管网16000米,清理垃圾180立方米,全面实现“污水零直排”。通过“一河一策”精准治理月亮湾河、江塘河等重点河道,水质稳定达到“甬有碧水”Ⅲ类标准。2021年以来,街道接连获评河长制工作示范乡镇(街道)、“五水共治”工作成绩突出集体、“五水共治”工作示范型乡镇(街道)等多项市级荣誉。
2024年,方桥创新推出村社环境卫生“绿蓝黄红”四色考核公示机制,结合“月查季考年评”与以奖代补,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截至目前,已累计出动检查人员160人次,发布督查通报11次,累计发放补助资金47万元,推动环境整治常态长效。
绿色动能,激活产业新局
走进方桥,绿色已成为发展的鲜明底色。物流园区通过优化仓储布局、推广电动运输车辆,有效降低碳排放,并依托屋顶光伏为日常运行注入清洁能源;工业园区绿树掩映、厂房现代,低散乱企业完成腾退,绿色智能产业加速落地。
乡村同样焕发新颜。曾经的杂物堆放点变身“口袋公园”,村道整洁、田园如画。新桥下村的连片草莓棚、上三村的摇曳荷田、竺家村的红色文旅项目,共同勾勒出生态与经济融合的共富画卷。
2019年至今,方桥街道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累计征迁企业96家,腾退低散乱企业200余家,平整土地617.4亩,为绿色高端产业落地腾出空间。2019年至2024年,辖区现代服务业占比从37%跃升至75%,限上商贸企业从3家增至32家,经济结构实现质的跨越。
在低碳产业布局上,方桥持续释放“生态红利”。2021年,街道筹资500万元投建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分布式光伏项目,年发电量500万千瓦时,每年为5个村及低保户年增收超30万元,减排二氧化碳近5000吨。2023年建成的世杰光伏发电项目,让166户低收入农户喜获分红,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党建引领,共筑和美家园
每月15日,是方桥街道雷打不动的“家园日”。每月的这一天,党员带头、群众响应,志愿者们深入街巷田间,开展环境整治、垃圾分类与河道清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为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方桥街道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为核心,创新构建并深入实施“1193N家园树”工作体系,即以党建引领“一棵核心主干”汲取力量、滋养全局,紧紧围绕“打造和乐和美幸福家园、实现街道形象整体跃升”这一主干目标,以“九个一”基础工程、“三大领域提升行动”以及“N个特色落地项目”为茁壮枝干与繁茂叶片,精心描绘和乐和美、幸福宜居的现代家园图景,为家园建设夯实制度根基。
同时,方桥街道深挖地域特色,打造竺扬故居红色文旅项目,塑造“水墨荷韵”景观带,做强“新桥下草莓”品牌,推动“包公文化村”建设,持续赋能乡村振兴。
此外,立足六大“乡村活力片区”,方桥街道正推动资源整合与联动发展,实现“产业提质、城乡蝶变、善治有力”三大跃升,走出了一条环境治理与基层治理互促共进、家园颜值与内涵同步提升的发展新路。
下一步,方桥街道将继续深化产业绿色升级,聚力打造“产城融合新窗口、生命健康新高地”,为我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健康美丽新城区贡献方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