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书育人杰出贡献奖

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2016年,针对教师很少用、不会用、用不好的表现性评价,区教研室副主任、小学数学教研员宋煜阳和团队成员邬盼盼、程小凤、汪杰、章威维、方巧娟,开启《让素养进阶可见:小学数学素养表现性评价的实践探索》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从小学数学学科切入,围绕“小学数学素养如何可见、可评、可用、进阶”等问题,实现“理论应用—框架构建—工具开发—实践运用—完善推广”的实践闭环,形成“让学生在表现素养中发展素养”的基本主张,为教师提供小学数学素养表现性评价样例和方法系统。研究成果获评2025年浙江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课题研究以搭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测评框架和开发评价工具为导向,在宁波、杭州、衢州、舟山等地区80所学校进行实验研究,形成评价样例100余套,在知名期刊《小学教学设计》开设专栏连载测评报告80篇。团队开发出50个单元整体教学样例和30节省部级精品课,出版素养进阶作业(一至六年级)12册,使用学生数达50000名,有效提升了区内外,特别是开化县、常山县等山区县学生数学素养。其间,素养表现性评价课题研究也充分发挥了品牌辐射效应,获评省市级教科、教研类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10项,评价样例被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引用,面向全国推广。课题负责人在中国数学会、教育部民族发展中心、教育部学业质量监测中心、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的培训及会议中作主旨发言,辐射全国26省76市、区200所学校,该团队也成为国内小学数学素养评价研究的标志性团队。

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7年,区教研员谢旭霞在调研中发现,道德与法治课存在重“教”轻“学”等局限。为此,她带领学科教师任寒青、应晶鑫、张丽超、王惠、汪梁峰,正式开启《从“学习规范”到“生活建构”: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实践教学的探索》课题研究。

8年间,课题小组聚焦“教与学有效转化”这一核心问题,在9所学校完成三轮实践验证,通过实验组探索、教研组试行、区域校推广的递进式研究,创新构建“导学—精讲—实践—展评”四环一体的单元教学范式,推行“儿歌化”整体教学模式,打造出系列可推广的课例模板,课题成果获2025年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团队紧扣课程改革育人导向,着力打通道德学习与道德成长的关联通道,成功实现从“单元整体教学”到“单元实践教学”的范式升级。团队立足“儿童自我成长”的理念,汇编4册《低段同步儿歌教学辅助用书》、6册单元实践作业教师用书和学生活动手册。成员在教学竞赛中获奖100余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11项、市级62项,受邀参加论坛、学术研讨455场,受众达44.36万人次,成果辐射广东、新疆、贵州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团队负责人谢旭霞被聘为浙江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改指导委员会委员,并获评浙江省优秀教研员。《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范式建构》一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教学类专业期刊《素质教育》全文转载。

2025-09-10 5 5 奉化日报 content_235189.html 1 3 浙江省教书育人杰出贡献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