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

陈一琼,中共党员,中园幼儿园党支部书记,高级教师,是市甬江人才培养对象(第二层次),曾获市骨干园长、市“四有”好老师、市科研先进个人、区名师等荣誉。从教25年,她始终坚持办有灵魂的幼儿园、做有温度的教育、当有思想的教师。陈一琼从不放松对专业的追求,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论文和课题成果获区、市、省级奖项30多个,受邀在省、市等各级课改研讨会作观点报告40多次,并热情接待协作组内15所姐妹园来园观摩学习,还主动上门分享先进管理经验。她秉承“自然教育”办园理念,倡导顺应儿童天性,让其在真实、开放的环境中激发探究本能,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先后负责四所优质品牌园建设打造。她表示努力带领幼儿园成为优质园,既是教育管理者应有的担当,也是教育人对社会最好的回报。

夏燕杰,中共党员,工贸旅游学校党总支书记,高级教师,曾获市优秀工会工作者、区优秀教师、区中青年骨干教师、区优秀团干部等荣誉。他着力构建开放型产教生态,推行校企双主体办学,创建永东电商直播间等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做到“教室即车间、教师即师傅”。学校校企合作案例成功入选省教育厅典型案例,吸引其他院校前来考察学习。组建“智能制造”等跨专业团队,开发复合型课程,三个项目先后被市教育局、市发改委评为产教融合“五个一批”建设项目。全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德育体系,将职业素养教育内容渗透到实训、实习、校园文化中,以真实的生产任务驱动教学,学校技能大赛成绩逐年提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银牌铜牌均有突破。学生对口就业率达90%以上,部分成为企业技术骨干,电商、机械等专业已有年收入百万元以上及成为上市公司负责人的毕业生。

陈燕,实验小学英语教研组组长,高级教师,获市学科骨干、市“王宽诚育才教师”、区优秀教师、区英才奖等荣誉。她秉持扎实、灵动、和谐、开放的教学风格,在小学英语领域深耕20年。曾获全国课例评比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优秀课例等。6个主持或参与的课题获省市一二等奖,十余篇论文案例在核心期刊发表。长期参与编写“人教数字教材”及省教研室配套教材26项,曾参与人教版“PEP”新教材审读试教,参与编写英语(PEP)教师教学用书和活动手册,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发布示范课例6节,并受聘为人教社省级新教材培训团专家。陈燕积极发挥辐射引领作用,近三年在教育部组织活动中,为陕西、湖北等五省师生作讲座和示范课15次,多次执教“千课万人”“百人千场”等省级示范课,作区级以上讲座100余次,指导师生多次获省、市、区级比赛一等奖。

黄吉,中共党员,锦屏中心小学副校长,高级教师,曾获市“四有”好老师、区学科名师、区优秀教师等荣誉。她贯彻“课程+”理念,打破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孤立封闭状态,强调课程与生活、学科、实践、技术深度交融,以“知行合一、跨界共生”为目标,通过“大德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贯彻“课程+生活”,将抽象知识转化为生活准则。践行“课程+学科融合”,设计跨学科课程作业。推行“课程+实践”,通过调研实践、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素养。应用“课程+信息技术”,借助多媒体、VR/AR、AI技术等创设沉浸式情境。主持参与15项课题,其中2项获市基础教育教研一等奖。参与各级各类公开课、讲座展示50余次,发表论文获奖20余篇,课例案例获省基础教育精品课、市优质课一等奖、市义务段新课标优秀案例一等奖等,个人亦获市首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综合能力一等奖。

施洢茹,中共党员,武岭中学高级教师,曾获市中学教坛新秀一等奖、区名师、区“四有”好老师等荣誉。教学中,她坚持兴趣导向,专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充分发挥音乐学科“以美育人、以音感人”的育人功能,在实践中构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了“自然、流畅、灵动”的教学风格。专业上,她孜孜以求,参加市级“特教带徒”活动,在市区级教研活动中开设公开课、讲座及论坛20多场,获市优质课一等奖、市首届音乐微论坛一等奖、市基础教育精品课一等奖,课例获市精品课、市“一师一优课”等荣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并获省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市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一、二等奖。施洢茹还积极进行专业指导,在市、区艺术节戏剧、舞蹈、合唱赛中,所带艺术团体多次获一、二等奖,个人也被评为市、区级优秀指导教师。

卓旭丽,中共党员,奉化中学高级教师,曾获市教坛新秀、市优质课一等奖、区名师等荣誉。她坚持通过“对话”引导学生发现知识、验证知识,贯彻在“实践”中启智、在“习得”中悟理的教学模式,十九年教学生涯中逐步形成“学为中心、实证课堂”的教学理念,展现出有趣的情境、有料的研究、有人的课堂的育人风格。她立足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深入探究化学学科本质,通过一次次成果转化,实现对教学理念的再梳理、再认识、再实践。开设市、区级公开课、讲座20多场次,多项课题在市区两级立项并获奖,多篇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并在省、市学科评选中获奖。卓旭丽希望通过化学这门认识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与应用的学科,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认识自我,也在研究物质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为成长注入更大能量。

2025-09-10 5 5 奉化日报 content_235188.html 1 3 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