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裕
当人步入退休生活,告别为此辛勤耕耘半生的岗位,往昔种种过往,皆不必念念不忘,更不应回到原岗位随意指点。此时,当开启人生的第二乐章。这乐章不是无奈地等待,而是激情的延续;不是孤独地守望,而是诗意的栖息。我们应以豁达为舟,以兴趣为桨,以健康为帆,在岁月的长河之中,划出属于自己的壮丽航线。根据个人经验,我整理了十条关于退休生活的建议,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一是育子为责,勿求回报。抚育子女成长,乃为人父母之天职。待孩子成年,他们自会奔赴属于自己的生活天地,毅然飞向远方。无需牵肠挂肚,总盼他们频繁归巢或给予物质支持。父母之爱绝非商业投资,无需回报索求,有如此心境,晚年方能轻松闲适。
二是坚守“四老”,建好避风港湾。老本,是安身立命之积蓄,平时要留些钱财以备应急之需;老窝,是遮风避雨之居所,拥有自己的屋舍,方能住着踏实安心;老友,畅所欲言的知音,有几位志同道合、可促膝长谈的友人,生活便不会孤单;老兴趣,是滋养心灵的清泉,培养些诸如钓鱼、种花之类的爱好,日子便会韵味无穷。
三是趁身体尚健,多外出游玩。当牙齿仍可细嚼山珍海味,双腿依旧能攀登奇峰峻岭之时,何不放飞心灵,去拥抱这缤纷多彩的世界。就像奉化的老摄影家们,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在采风活动中,他们别具一格的姿态,全身心投入拍摄中,用镜头定格那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最美瞬间。这种行走,是对生命满怀深情的致敬,让夕阳的余晖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四是少为子女之事忧心。子女的人生,理应由他们自己去书写答案。不要觉得“子女诸事不懂”,进而为子女工作创业而焦虑得寝食难安;不必为孙辈择校而忧心忡忡,夜不能寐。这情形恰似放风筝,若线拉得太紧,风筝反而难以飞高。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儿孙自有儿孙福”,放手让他们去闯。如此这般释然,晚年的心境才能如明镜般澄澈,自己也可省去诸多烦恼。
五是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退休后,艺术可成为开启全新人生的起点。在奉化老年大学,我时常目睹许多银发学员临摹《溪口墨韵》等画作,将家乡的秀丽山水化为水墨丹青。这种追求,宛如让生命之树在夕阳余晖中萌发出新的枝芽。譬如王利华、叶锡堂两位老师,几十年如一日,醉心艺术,技艺日臻完善,多次在各类赛事中获奖。前者擅长描绘家乡山水,使艺术之花绚烂长绽。后者将雕刻艺术演绎得精妙绝伦,作品栩栩如生。
六是该花的钱别省。舍得为自己的精神世界投入,是晚年生活的智慧。拿出一些钱财,做些慈善之事,比如修桥补路建造凉亭,救助困难家庭,这是为人生积累福报的一种方式。就像溪口老年活动中心150多位老干部,自2005年起,积极参与慈善一日捐活动,20多年来持之以恒。还可购置一些书刊,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我曾见过一位文艺爱好者,花费8万元购置一把胡琴;一位摄影爱好者,斥资3万多元购买一台照相机。这并非奢侈生活,而是对生命郑重其事的态度。
七是莫攀比,少计较。古语云“人比人,气死人”,过度攀比只会徒增烦恼。不妨以平和之心接纳生活,方能知足常乐。不去艳羡他人的豪宅名表,也不陷入生活中的琐碎纠葛。我们应当学习布袋和尚的处世之道,胸怀宽广,包容世间烦恼,始终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生活,笑看人生百态。
八是身体不舒服别硬扛。身体是最忠实的朋友,要听懂它的倾诉。当腰酸背痛频繁发作,当记忆力逐渐减退,别再硬撑着扮演“老顽童”。身体给予细微的信号,实则是健康发出的预警。定期体检,发现问题及时就医,切莫硬撑。别总以一句“老了就这样”敷衍过去,往往小病拖着不治,就会发展成顽疾,及时看病才能减少病痛折磨。
九是每天坚持适度运动,为生命注入活力。坚持锻炼堪称是延缓衰老的天然良方。清晨,舒展身姿,打一套行云流水的太极拳;傍晚,漫步江畔,步伐悠然;周末相约登山,拥抱自然。奉化老年体协的统计数据印证了运动的神奇功效,长期坚持锻炼的老人,患病率降低达40%。每一次舒展,每一步前行,都能滋养生命,让岁月的琴弦始终奏响悦耳旋律,恰似奔涌不息的剡溪,永葆生机与活力。
十是少生气,多开心。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与其动辄发怒,不如放宽心胸,以豁达之心拥抱生活。少生气不仅是处世之道,更是最好的养生良方。如遇到他人插队时,不妨将其当作成全他人的善意修行;面对误会,权当是磨砺心性的宝贵契机。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平和的心态能提升免疫力,印证了“心宽体胖”的古老智慧。
总之,退休人生恰似一幅崭新的画卷,等待我们用热爱与从容去描绘。在属于自己的时光里,与爱好相伴,与挚友同行,让健康常随。相信我们定能如那历经风雨却依旧生机盎然的老樟树般,在人生新旅程中,绽放出独特而持久的光彩,书写幸福晚年的美好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