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毛超峥 邢昊臻
“叔叔阿姨,我们这边可以维修家电、磨刀,里面的房间还能量血压、理发。”近日,区绿叶志愿服务协会在岳林街道金海家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现场,协会专职工作人员曹燕婷忙碌地穿梭在人群中,为围观群众疏导秩序,为志愿者打好下手。
看着在人群中言笑晏晏的曹燕婷,难以想象,在3年前,初到奉化的她因地域差异,一度陷入迷茫状态,最终,在志愿活动中找到生活的新支点。
为爱远嫁
地域差异生迷茫
曹燕婷出生于1996年,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广东姑娘,因为在云南大理的一次邂逅,让她和千里之外的奉化结下了不解之缘。2019年年底,曹燕婷和奉化人毛杰辉结婚后,辞去了在深圳幼儿园的工作。起初,夫妻俩在大理经营客栈,但受疫情影响,客栈生意下滑。2022年年初,曹燕婷一家三口决定回奉化暂住。
当时,丈夫毛杰辉因生计不得不在云南、浙江两地奔波,而初到奉化的曹燕婷面对文化、语言、习惯的差异,一时间有些“水土不服”。“虽然家里人都对我很好,但当初我还是下意识地将自己封闭起来,很多时候,我在家守着儿子不愿出门。”曹燕婷说。
志愿活动
双向成就暖心房
曹燕婷的婆婆竺方姣是区绿叶志愿服务协会的“明星”志愿者,看着婆婆每周参与志愿服务的忙碌身影,让曹燕婷不免产生了好奇。在她的主动请缨下,2022年春天,曹燕婷第一次参与志愿服务协会在大堰举行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常照村,志愿者除了在村委会驻点服务外,还在村干部的陪同下上门为老人服务。看到志愿者上门,老人们都会热情地拿出家里最好的点心来招待。“我记得当时老人们一个劲地往我们手里塞自己种的瓜果和自家制作的番薯干,看着他们朴实的笑容,我的心里也充满了成就感。”曹燕婷告诉记者。
自此,曹燕婷与志愿服务结缘。之后每月,她都会和婆婆一起参与志愿服务,虽然山区路途遥远,做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往往需要花费大半天的时间,但曹燕婷却依然乐此不疲。
专职服务
第二故乡共成长
当曹燕婷的志愿服务渐入佳境时,一场邀约再次改变了她的生活。当时区绿叶志愿服务协会需要招聘一名专职工作人员,当协会负责人毛祖汉向曹燕婷抛来橄榄枝时,曹燕婷在家人的支持下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协会。
与志愿者不同,专职工作人员更像是一个团队“管家”。每月,曹燕婷都要根据村(社区)的服务需求,罗列本月服务计划,并合理安排人员。此外,工具的准备、场地的勘探和现场人员的调度也是曹燕婷的分内事。
身份的转变让曹燕婷变得更加忙碌,尤其是周末。2022年,毛杰辉回到奉化后,曹燕婷除了晚上要帮他一起摆摊外,次日一早还要早起参与志愿服务,有时一天的睡眠时间不足6个小时。此时,家人的支持和帮助成了她工作的最大动力。每当志愿者人手紧张时,婆婆竺方姣便会为儿媳“排忧解难”。随着志愿服务的不断深入,曹燕婷和志愿者们处成了没有血缘的亲人。在3年的志愿生涯中,曹燕婷不仅掌握了娴熟的奉化方言,而且与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感情。看到妻子的交友圈不断扩大,毛杰辉感慨道:“你现在比我还像个奉化人。”
“志愿服务不仅让我认识到了奉献的伟大,还让我快速融入奉化,我现在觉得我就是奉化人。”曹燕婷坚定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