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雪雁 何腾涛 见习记者 孙申磊)二月二,龙抬头,好年景,春开头。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国传统节日“龙抬头”,又称春耕节、春龙节等。节日来临之际,记者专程采访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民俗专家江圣彪,了解奉化“龙抬头”节日的相关习俗。
据江圣彪介绍,“二月二,龙抬头”与中国传统农耕社会的天时、物候、季节转换密不可分,通常“二月二”是开启“春耕第一犁”的日子。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在这一天,随着春日的暖阳洒满田野,农人挥动犁铧,翻开沉睡的土地,播下希望的种子。
那么“二月二”和“龙抬头”有什么关系呢?江圣彪告诉记者,在这个时节,“春雨贵如油”,而古人认为龙主水,有“龙不抬头天不雨”的说法,因此“二月二,龙抬头”寄托着人们期盼风调雨顺、雨水适时而至的希冀。元明清以后,“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渐渐深入人心,全国各地都出现了“龙主题”民俗活动,例如舞龙、祭龙等,意在引龙祈雨。
此外,“二月二”还有“剃龙头”、开笔礼、“吃龙食”等习俗。“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江圣彪告诉记者,在这一天,小孩理发叫“剃喜头”,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寓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而开笔礼则是家长携孩子参与的一项庄重仪式,寄托着对孩子学业有成、健康成长的深切祝福。在饮食上,“二月二”这天也有讲究,吃面条名曰“吃龙须”,吃饺子则叫“吃龙耳”,吃春卷为“吃龙鳞”,以龙为名的美食寄托了人们在新的一年对生活美满的强烈愿望。
“奉化布龙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奉化也被称为‘中国布龙之乡’,在‘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开展大型舞龙表演以及民俗活动,既是对奉化布龙这项非遗的传承与推广,也是对中华民族深厚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在“二月二”期间,奉化将举办“龙飞‘奉’舞”·2025奉化区二月二民俗文化荟活动,江圣彪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