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市民在春节期间或是走亲访友、家庭团聚,或是外出度假、旅游观光,由于人员流动频繁、公共场所人口密集,加上气温低、聚餐频繁,易受寒、过度饮食等,无疑会增加感染传染性疾病的风险。为确保大家度过一个安全、健康、祥和的春节假期,以下“八防”一定要牢记在心。
一、防传染病,出游需当心
春节期间正值流行性感冒、诺如病毒和病毒性肝炎的易发时期,人群普遍易感。为有效预防这些传染病,建议大家在春节期间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要勤洗手,尤其在用餐前和外出回家后,应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其次,进入公共场所应注意正确佩戴口罩,同时,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尤其是在家庭聚会时,确保空气流通,可降低病毒传播的概率。此外,应合理安排饮食,多吃水果和蔬菜,提高自身免疫力。如外出旅游,应做好防护,旅居回国或外出返乡后2周内若出现发热症状,请立即到正规医院就医并告知旅游史,避免延误病情导致重症。
二、防食中毒,动筷当留意
春节期间,多数家庭会准备丰盛的美食来庆祝佳节。然而,在食品操作过程中,生熟食品的交叉污染是一个常见的安全隐患。若未能妥善处理生熟食材,或者食物没有充分加热到安全温度,都会增加食物中毒的风险。此外,许多人在聚餐后可能会将剩余食物放置一夜,隔天再食用,但如果隔天食用前未彻底加热,极易导致细菌滋生,从而引发呕吐、腹痛和腹泻等不适症状。为有效预防食物中毒,建议大家在准备和食用食物时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确保生熟食品分开存放和处理,刀具和砧板也需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其次,烹饪时务必将食物彻底加热,确保食物内部达到安全温度;再次,剩余食物应及时冷藏,并在食用前彻底加热,确保食物安全。
三、防酒中毒,莫贪杯中物
春节期间,聚会和庆祝活动频繁,饮酒成为常态。然而,过量饮酒可能导致酒精中毒,影响健康。酒精中毒的症状包括头晕、呕吐、意识模糊等,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为安全应对,建议大家控制饮酒量,饮酒时饮用充足水分,尽量选择低酒精饮品。同时,注意搭配食物,避免空腹饮酒。如遇周围人饮酒过量,应及时呼叫专业人士或送其就医,以保障生命安全。
四、防心脑病,及时添衣物
春节期间,天气寒冷会导致体内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失去平衡,从而引起全身血管的不正常收缩。这种情况会导致大脑、心脏等需要氧气的器官出现缺血、缺氧问题。另外,寒冷还会使我们血液中的纤维物质(纤维蛋白原)增多,导致血液变得更黏稠,凝固的速度也会加快。这些变化会进一步加重全身各个器官的缺血和缺氧,因此,在寒冷天气中,我们更需关注身体的保暖和健康。除此之外,不稳定的情绪、无规律的起居饮食、过度劳累等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隐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往往比较凶险,如不及时抢救,会造成严重后果。尤其是老年人,机体调节功能减退,节日期间更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在此提醒大家,长假期间应特别关心家里老人的健康,不应打乱他们的生活规律,同时应该多分担家务,不要让老人在节日期间操劳过度。
五、防胰腺炎,切忌鱼肉多
春节期间,丰盛的美食让人垂涎欲滴,但过量食用高脂肪和高蛋白质的食物,可能会对健康造成隐患。短时间内大量吃进高脂肪高蛋白质食物,容易引起胰腺异常且大量分泌胰液,造成胰管内压力增高,同时大量饮酒可导致胃及十二指肠乳头部水肿、胆道口括约肌痉挛,致使胰管梗阻,引起急性胰腺炎,表现为突然腹痛、恶心、呕吐、脉搏加速、血压下降以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为保护自己的健康,建议大家在春节期间合理搭配饮食,切忌大鱼大肉,控制每餐的摄入量,并适当增加蔬果摄入比例,帮助消化。
六、防胃肠病,生冷慎入口
天气寒冷会刺激我们的神经系统,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可能使得已有的溃疡加重,加之节日期间,平日正常的生活规律往往会被打乱,许多人容易出现饮食紊乱的情况。此外,我区居民还有食用生腌海鲜的习惯,这种“饥一顿,饱一顿;冷一顿,热一顿”的饮食现象,可能导致胃肠病的发生。因此,在节日期间,大家需特别注意保护胃部,使其保持温暖,并合理调整饮食,尤其是老年人,应选择易消化、营养均衡的食物,避免过量饮酒和食用生冷刺激食物。
七、防胆结石,少吃油炸物
胆结石的发病大多与饮食习惯有关。如在吃大鱼大肉的频率大增时,暴饮与肥腻成了结石病的主要诱因。建议春节期间饮食一定要有节制,要按时进餐,不能忽视早餐,每餐不宜过饱。宜多吃蔬食、瓜果,搭配粗粮杂豆,少吃油炸物,少饮酒,慎食辛辣。一旦出现如腹痛、高热等症状者,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八、防意外伤,安全放第一
春节外出旅游、走亲访友时,由于人多、车多和气候等原因容易造成挤伤、摔伤等运动性损伤,在家里因使用炊具、电器而引起的烫伤、电击伤等意外事故也时有发生,应注意避免,积极预防。特别要关注儿童的意外伤害,如被热水烫伤、被爆竹炸伤、在公共游乐设施游玩时发生意外伤害等,家长应教导孩子在玩耍时注意周围的环境,特别是在拥挤的地方要保持警觉,此外,要确保孩子在游玩时不靠近危险区域,如马路、火源或易燃物品。
区疾控中心 姚远凡